三十天塗鴉挑戰,第 21-30 天

今天是 7 月 31 日,我在昨天完成了 30 天連續不間斷的電繪挑戰。在去年的 inktober* 以前,我總是在開頭的五天內就放棄,直到去年為了練習向量繪圖工具 Sketch,又剛好迷上了鳥兒,才藉由一日一鳥完成去年的挑戰。

* inktober 是由美國插畫家 Jake Parker 於 2009 年發起的小活動,為了鼓勵創作者維持積極的創作習慣,邀請大家在每年的十月份,以一天畫出一張圖的方式參與。近年因為許多創作者將參與挑戰的作品放上社群網站並附上標籤的關係,使得這個活動越來越為人所知,並一起加入挑戰的行列,現今每年幾乎都有數萬人參與。

去年完成的 inktober 主題:鳥兒 A-Z

後來我歸結了去年這次挑戰成功的可能原因,大抵有這些--

  • 事前規劃:去年的主題很明確,就是 A-Z 按字母排列開頭的鳥兒。我開了一份文件檔案,記錄下每個字母對應的鳥兒名稱和幾張該物種的參考圖片。大約畫到第三天時,決定要把主題再更限縮於台灣可見的鳥種(除了一些真的找不到素材的刁鑽字母開頭以外)。如此一來,降低了蒐集參考文獻的難度,在閱讀資料時也較覺得輕鬆。更何況,我妄想未來有機會在野地見到它們時叫得出名字(某次我真的去了關渡和導覽員亂聊了可愛的鴴)。
  • 彈性安排:當時的工作型態是需要幾乎每天出門到不同地點提供服務,所以工作時長不固定,但大致上都是能夠事先預期的,因此那時候當我發現某天可能會因事無法完成挑戰,我就會在有空時多囤幾張可發出的存檔,並在忙碌的日子裡改用手繪草稿來維持每日創作的習慣。
  • 固定流程:若可能,我會將每日繪圖時間固定在晚間飯後,用同樣的軟體、同樣的尺寸配置,做出有系列感的圖樣,存在同一個資料夾。反正其中一個大目標是摸熟工具,所以暫時不去嘗試使用新的媒材,而是設法用各種軟體內的功能來對應我的需求,若找不到,就上網學習、查資料,或直接土法煉鋼硬衝 XD。

因此這次的夏日計畫,我也沿用了去年獲得的這些 insight,試圖再用它們來完整貫徹一個挑戰。準備了筆記本列下了想要畫的女孩們;有變化的是不再處於需要到處工作的生活型態,也因為疫情堅持在家中自肅的關係,所以這次不太需要彈性安排作業時間,每一天的作品都固定在當天晚間完成。

晚飯後為了逃避收拾打開 iPad 成為一個明確的內在提示,我確實有感受到這幫助了我維持了固定創作的習慣(下面也會提到)。

以下就是這個挑戰中,最後十天的作品:

#21 Cate Blanchett
#22 周迅

畫的是《大明宮詞》裡的太平公主造型,小時候從這部劇中第一次認識周迅,從此她就是我心目中最欣賞的中國演員了。其後的《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乃至於近年的影劇作品,只要一提到「靈動」、「慧黠」這些形容詞,我就會想起她。

#23 安藤サクラ

這一天的畫法有別於其他 29 天,原因是繪圖筆尖被我磨平了!在新筆尖寄到之前,原本打算順勢休息個幾天,沒想到到了平時該畫畫的時候卻覺得坐立不安,好像做什麼其他的事情都不對 XD 我把這視為習慣建立的一個指標,所以就打開了好久沒使用的軟體,用滑鼠畫出今天的作品。

很欣賞日本女演員安藤櫻收放自如的演技,但在台灣媒體上出現時總是被提到相貌平平這件事真的很無聊,我覺得她明明很美,是那種雌雄同體的帥氣野性美。

#24 Helen Beatrix Potter
#25 Jane Goodall

連續兩天畫了跨領域的動物學者,也身兼環境議題倡議者的女子。其一是以彼得兔繪本系列聞名的波特小姐,另一位是致力於黑猩猩研究的珍古德,兩位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女性。這兩張是我自己在這系列裡特別喜歡的作品。

#26 新垣結衣

結衣真的太可愛了。

#27 Isabella Rossellini 義大利演員與模特兒
#28 Maya Angelou,美國作家、詩人、編劇
#29 Agatha Christie,英國推理小說女王
#30 渡辺麻友

最後一天獻給前 AKB48 成員渡辺麻友。身為一個年資近二十年的鍵盤偶像宅,唯一參加過的一次握手會就是麻友的場子。2017 年從團體畢業後,至 2019 年都以電視劇、舞台劇演員為發展重心,偶爾主持節目,2020 年以來皆無公開活動,於六月宣布退出演藝圈。雖然惋惜,但也覺得是一個華麗美好的轉身,祝福她未來身心健康平安。

以上,是我完成的連續三十天塗鴉挑戰,耶!接下來要找些什麼事情來玩呢。

三十天塗鴉挑戰,第 11-20 天

整整 30 天的挑戰已經過半了,想幫堅持到現在的自己歡呼一下。

#11 林徽因

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播出的時候大約是我國中,剛長出追劇耐心時所跟的第一部連續劇。可能是因為太喜歡周迅,也跟著愛上戲裡的這個角色。當時的狂熱過後也因著對她的好奇,讀了林的傳記和她的詩,還有其後人出來澄清的相關報導,感受到本人與角色不同的氣質與魅力。真的對有才氣的女性很沒有抵抗力啊。

#12 foxco

foxco 渡邉香織是我從實境秀節目中 Terrace House 東京篇認識的藝術家,我很喜歡她在節目裡展現的穿衣風格,以及安靜內斂個人特質,插畫也很有特色。是一位我認為現在只能在社群網站上追蹤她,會覺得好可惜的人,或許是因為那樣而來的形象實在太平面了。

#13 Liv Tyler

我畫壞了,不想多說……

#14 連俞涵

連俞涵是一位氣質很特殊的台灣女演員,其實我並沒有看過她很多戲劇演出,但是非常非常欣賞她對環境與個人生活的價值觀,也愛讀她寫下的文字(和上面相反,她的社群網站我就很喜歡追)。

#15 Tilda Swinton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直覺認為她的畫像該用這樣的冷調配色呈現。或許是這種風格讓看的人不舒服,這篇貼出後,instagram 被退了好幾個追蹤。: P

#16 菊池亜希子

菊池亜希子是一名日本的女演員、模特兒、隨筆作家,但我最喜歡的是她童趣風格的插畫,曾經收集了三本她的隨筆散步插畫集。到底為什麼一個人有辦法這麼有才華又耐煩地堅持產出呢?

#17 Audrey Tautou
#18 Audrey Tang
#19 Audrey Hepburn

從 17 日到 19 日是 Audrey 小姐們三連發。這其中有一天是我的生日,而我居然沒有落掉,覺得自己好厲害!

#20 八千草薫

八千草薫是一位寶塚出身,非常非常資深的日本女演員,如果有看日劇喜好的人,對這位一定不陌生,去年癌逝的消息讓許多人對於再也無法看到她的身影而十分不捨。幾年前偶然咕狗了她的資料,赫然發現奶奶當年美得十分驚人,請務必也去找找看!

三十天塗鴉挑戰,第 6-10 天

有點驚訝這個活動可以堅持到第十天,或許(假想)有人在看著的這件事,的確增加了許多自我督促的動機,也再次驗證了清單的重要。每天白日進行另一項也是同時開啟的新習慣,晚飯後一邊聽著 podcast 一邊畫畫,也成為了日常生活固定的一環。總感覺不過十天,現在打稿與完成作品的速度已比開頭的時候快上了一些,在哪兒都去不了的時候,練習畫畫的 daily routine 幫助我穩穩地前進著。

Girls I Adore day 6: Mary Blair

Girls I Adore day 4: Mary Blair

Mary Blair (1911-1978) 是迪士尼的角色設定師、動畫師,我第一次認識她是在約十年前的迪士尼原畫展裡。富有迪士尼特色的溫暖筆觸和色彩/塊配置,讓人一瞬間就愛上她的作品,也對在那個時代就能以女性身分在專業工作上發光發熱,日後成為傳奇這點,感到相當佩服。

Girls I Adore day 7: Grace Kelly

Girls I Adore day 5: Grace Kelly

這張實在是沒畫好,只是想表達當年我第一次看《後窗》時,被這位美人(與她的穿著)驚豔到 快要不能呼吸了,我從此明白美到令人窒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Girls I Adore day 8: 石田ゆり子

Girls I Adore day 6: 石田ゆり子

之前只覺得是美人,自從《逃げ恥》之後開始才關注她的 instagram,發現原來是非常可愛的美人。我發現社群帳號少有自拍這一點好像會是我是否欣賞某藝人的標準之一,她的社群帳號不只自拍不多(即使有,也是素顏照模糊照在宅工作照),還充滿著各種自家的貓貓狗狗,十分賞心悅目。

Girls I Adore day 9: Coco Rocha & Ioni Conran

Girls I Adore day 9: Coco Rocha & Ioni Conran

Coco Rocha 是我欣賞已久的模特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 Jean Paul Gaultier 的伸展台上跳愛爾蘭舞的樣子。也曾經看過她作為導師的實境秀,沒有想過如此酷帥的外表之下,說話聲音居然是如此溫暖柔和的聲線,此後好感度又大大暴增。Ioni 是她的女兒,兩人在兩年前巴黎時裝週上曾一起出場走秀(也是Jean Paul Gaultier),可愛到要融化。

Girls I Adore day 10: Penelope Cruz

Girls I Adore day 10: Penelope Cruz

Penelope Cruz 其實不算我平常有在關注的演員,不過因為前陣子重看了 Vanilla Sky,徹底拜倒在她出場那一幕的笑容裡……


拜現在有許多獨處的時間之賜,因此發現了許多自己性格中令人(or, 令自己)不耐的那些部分,其實這陣子是很沮喪的。藉由回顧這些女性,無論是她們本身或曾詮釋過的角色,似乎也能找到映照各種複雜情緒的點,引領我去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在有了具體目標之後,漸漸可以放下去對抗去緩解這些沮喪的念頭,而將精神放在實際的行動中。算是除了練筆以外,意想不到的新收穫吧。剩下的二十天也加油。

夏日的三十天塗鴉挑戰,第 1-5 天

註:這是一個已經圓滿落幕的自我挑戰,時間跨度為 2020 年七月的整個月。我想將挑戰結果的作品集結成幾篇文章,以記錄這段時間的發現,也小小地介紹作品中的主角們。

進入七月,氣溫與濕度都將慢慢進入高點,整個人也變得懶洋洋的(是說何時不懶?)因此得趕快為自己找點事情做,是以決定開啟一個新企劃-三十天塗鴉挑戰。

前陣子在 Domestika 上註冊並完成了一門花草人像課程,繳出最終作業之後,深深覺得人像五官和配色果然是我最大的罩門,因此這個月的挑戰,也想把重心放在這兩個大項目上,希望可以帶來訓練的效果,並找到個人擅長的風格。

根據過去經驗,在參加這種連續挑戰時,最重要的是事先規劃(去年那唯一一個挑戰 inktober 成功的經驗就是先在本子上寫下每天的主題,以及在有餘裕時預先開始未來的作業)。為了練習人像,遂將主題設定為「我欣賞的女子們」,無論是真人或某個作品中的角色。目前已經有許多人名出現在我的本子裡了,在收集名單和圖片的過程中,也不斷重溫對她們的印象,及那些令人欣賞的美好特質。可以帶著憧憬的心一邊完成作品,真期待!

媒材部分大概會以 iPad 繪圖為主,希望在一個月後,畫畫這件事已經成為了喝水般的日常習慣,技巧也能有所提昇。記錄在這裡,作為對自己的督促,我們繼續看下去囉(最近真是好喜歡這樣講,好像在把未來的進展當成是還沒寫完的小說一樣)。

Image for post
#1 Natalie Portman

第二天的塗鴉主角是芭蕾舞者 Margot Fonteyn,幾年前我從《凝視優雅》這本書認識這位英國舞者,被書中對她的描述深深吸引,因此找了更多她的介紹和影片來看。力量與優雅之間達到最大平衡的芭蕾一直令人嚮往,她曼妙靈巧的身影更是讓我對舞蹈的憧憬直接達到最大值,在當時忍不住去舞蹈教室報名了成人芭蕾課。挑了舞衣舞鞋,缺乏鍛鍊的我痛苦並快樂地上了半年多的課,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

引一段《凝視優雅》的段落,就是我對芳婷與其他許多舞者舉手投足的印象,今後也想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鍛鍊。這本書同樣地也相當好看,推薦給大家。

優雅的本質似乎難有固定意思,因為他所涵蓋的範圍實在太廣,乍看之下難以達成。此外,它既具體可見,又抽象無形,一方面根植於動作,但也存在沒有動作的靜止和靜默,以及沒有價值判斷的全然接納中。進一步思索,你會發現優雅的核心就是自在。對抗地心引力,讓動作流暢,降低摩擦感。把你的優雅天賦釋放到世界中,讓人無負擔,讓人更輕盈自在。

Image for post
#2 Margot Fonteyn

Girls I Adore #3: Charlotte Gainsbourg

十多年前在高中同學的推薦下聽了她的專輯「5:55」立刻愛上她慵懶的歌聲和氣質,而《Everything I Cannot See》這首歌更是成為當年 iPod 上最多重複次數的通勤必聽歌(寫到這兒的當下又去找來聽)。前陣子在 Netflix 上看了挪威小說改編的《The Snowman》,驚喜地發現她正飾演了那個我在閱讀時以她為想像範本的角色!

這一天剩下的時間比較少,索性嘗試另一種風格,嗯,我不喜歡。

Image for post
#3 Charlotte Gainsbourg

Girls I Adore #4: Zooey Deschanel

小故事:還記得當年與前男友一起看了《500 Days of Summer》,該仁兄的評語是「Summer 真是個陰險的女人(已修飾措詞)」,應該就是在那個當下,我就知道自己跟此人算是完了,對方應該一輩子也不會知道這會成為分手原因之一吧(但價值觀很重要呀)。Zooey Deschanel 也是一位作為歌手和演員都讓我十分喜歡的藝人。

Image for post
#4 Zooey Deschanel (哇,圖中寫錯了)

Girls I Adore #5: Julie Delpy

轉眼間另一個九年又快要過去了。無論是二十多或五十歲的茱莉蝶兒都美得驚人,特別欣賞她那沒有醫美填充物的臉蛋與身材,一雙眼睛至今還是能把人吸進去。

和朋友講垃圾話,她說為什麼 Delpy 不是翻成蝶皮,我說蝶皮有點太像蝦皮之類的乾貨了。

Image for post
#5 Julie Delpy

以上,是為 7/1 – 7/5 的挑戰作品。

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Cruelty Free 彩妝品牌筆記

最近發現購物慾隨著氣溫上漲,而這一次又特別是往美妝保養品那方向去。過去每當這症頭發作,就開始瀏覽各大討論板,打算為我的化妝箱增添(其實並不需要)的新夥伴。

購物的選擇太多,從前在學生時代,閒錢只夠購買 C/P 值高的開架商品;開始工作一陣子之後,偶爾會以慰勞自己之名,購入一小套受好評的專櫃產品。接著我試圖實踐極簡主義,在逐漸熟悉自己的需求後,為了保持步驟和持有物品的單純,選擇在願意負擔/能夠負擔的價格範圍內,用少量的品項來維持彩妝保養程序。

這幾年接觸了「零殘忍(cruelty free)」的概念,對擁有類似理念的品牌抱持欣賞態度,但偶爾還是會貪圖方便購買了較易入手的商品。另一個未貫徹的理由是雖然爬了文,但都沒有系統性地做下筆記,以致於經過複合品牌的選物店、美妝店鋪時,不一定完全記得當初哪些品牌有列入零殘忍清單裡,就仍是以當下感覺在選購。

所以這一次,我想要趁著這波購物慾到達頂峰之前做好功課,為以後添購新物品時先安放一個明確的指引。

這是一份很個人的清單筆記,只列出我感興趣的品牌和品項,目的是減少糾結,未來直接從這些品牌中挑選我需要的商品。目前因人在日本,又希望是以實體店鋪可購得的品牌為主,所以一些過去喜歡的台灣本土品牌較難入手,就暫不列入。以下大多數的資料都來自於以下兩篇文章及其所在的 BLOG:花栗愷 × Cruelty-FreeThe LITTLE WHIM


洗沐用品

  • THE PUBLIC ORGANIC:目前用過兩款洗髮精、一款護髮乳,兩支護唇膏。使用的體驗很不錯,特別是香氣非常療癒。藥妝店都買得到因此不需要囤貨,這點非常加分。一名有唇炎的朋友說此精油護唇膏不會讓她過敏,但保溼效果對她而言不太夠力。
  • LUSH:尚未撤出台灣時用過幾塊洗髮餅感覺不錯,特別喜歡它包裝很少的部份。不遠的市區有間專門店,未來可以考慮再購入。
  • Aesop:在台灣買過兩罐大洗髮精和鼎鼎大名的護手霜(但被我弄丟了,好心疼!),油性頭皮表示很舒服很開心。現在家裡有一罐朋友送的空間噴霧,小心翼翼地使用中。
  • Dr. Bronner’s 布朗博士:明星商品潔膚露,可以卸妝、從頭洗到腳。使用過的品項包括茶樹(味道不喜歡)、綠茶、薰衣草,家裡的儲藏區還有一罐從台灣帶來的溫和嬰兒味。
  • AVEDA:之前沒有用過。感興趣的商品有梳子、ピュアフォーマンスシャンプー。

彩妝品

  • excel:得知這品牌 cruelty free 時蠻驚喜的,因為它看起來就像是容易踩線大廠的子品牌,為此已經忍痛放棄許多曾經的愛牌,還好不是!excel 的眼影、眉筆都已經是多年愛用品,可以繼續安心購買太好了。最近感興趣的是指甲油。
  • fujiko:這牌出現在這裡也是個意外,而且它出了很多神奇的商品。使用過的產品有頭髮粉撲,覺得它拯救了我不再需要早上起床洗頭的一生。
  • UZU BY FLOWFUSHI:一直是此牌眼線的愛用者,之後打算睫毛膏也跳槽過來。

以下未來很有興趣嘗試的彩妝品牌

  • bareMineralsMiMC:礦物彩妝品牌,對底妝、遮瑕有興趣。
  • Celvoketo/one:對底妝以外的彩妝有興趣。
  • uka:護甲系列和指甲油從包裝設計到色澤都夢幻到不行。
  • e.l.f. (iHerb):對刷具、蜜粉有興趣。

保養品(手痠了詞窮了,直接條列感興趣的品項)

在台灣時我都是無腦購入綠藤生機的產品,不需要特別查詢就知道是 vegan,因此保養品這一項似乎是最需要重新打怪練等的。來了以後因為覺得無印良品的保養品包裝簡單好看,所以重複購入了好幾輪,可惜它不會再出現在我未來的補充清單裡了。查看手邊的其他產品,大都也不屬於這些清單之中,但反正對目前使用的保養並沒有極端的好惡,也沒有什麼非它不行的品項,就好好使用完再來更新吧。

記了這麼多品牌和項目,自己看下來也覺得可觀,但要是沒有這樣的篩選,會陷入更多的糾結之中(極相似的唇膏色號,我該買便宜的開架牌,還是外包裝精緻美好、服務周到的專櫃款?)符合零殘忍的品牌就這麼多,說起來價格也並不是包了色不會心疼的那種,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去看更多向度評比,然後陷入選擇困難窘境的問題。而且還沒買呢,光是寫著找著,購物慾彷彿就被安撫了一些。

因為長遠來看,我想自己還是比較嚮往輕便的生活,所以產生興趣不等於一定會購入(如果先生看到這裡,希望你可以鬆一口氣了)。要是真的打算花錢購買,零殘忍是一種我目前想要選擇的價值觀,未來還想要更進階挑戰 vegan 產品。並非要向大家鼓吹極端環保(什麼都不買最環保了),只是透過這個價值觀作為過濾器,能夠幫助我有意識地聚焦、並對所持有/想持有的物品產生連結。這就是我想為自己作一張清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