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黑鸛家

追這窩愛沙尼亞的黑鸛卡爾家來到第六年了,中間經歷了共四位鳥爸媽的世代交替。不順遂的年份也有,並好幾次看著幼鳥身上的發射器信號在地圖某個點上停住,接著消失。代表著這些初次遷徙的青少年鳥在旅途中不幸喪命,且比例是大宗。每當在論壇中看到,都要用彆腳的英文和大家一起集體哀悼,心裡的難受不亞於聽聞任何一位名人的死亡。

每年育雛季我都會來看看,目睹著越加艱難的鳥生:伴侶是否能平安抵達的不安,河裡的魚越來越少,炎熱的日子越來越多。父母的體態從春天剛歸巢時的豐厚飽滿,在餵養期末因奔波成為薄薄一張紙片鳥。

今年的黑鸛卡爾家的組成相當特別,有爸媽、三隻親生鳥寶,和一隻寄養的鳥寶 Bonus。Bonus 來自同在愛沙尼亞的另一窩被觀測的黑鸛家庭,雛鳥時代共還有其他五位兄弟姐妹,一窩六隻的成果打破了多年來的紀錄。誰知某次父親出門後再也沒有回家,在沒有腳環與發信器的情況下,無法得知是死亡或是放棄育雛。

而孩子當時太小,即使母親非常努力,她仍然無法同時擔任覓食和保溫的角色,在直撥的畫面裡,雛鳥在巢中一隻隻死去,最後被研究中心給救援下來的只剩三隻。

研究人員佈置了人工巢,放了個擬真的假媽媽在巢邊,但最終仍決定至少要讓一隻鳥兒回到真實的餵養環境中,所以在某個時機點下,趁卡爾家父母離巢時,安排了寄養行動。

所幸鳥爸媽沒有任何差別待遇,一同把四個孩子拉拔長大了,經過一個多月,就在上週,每一位鳥寶都完成了他們的首航,準備多加練習迎接夏季末的遷徙。

現在點回實況,偶爾看到全空的巢,那就是真實的失落感,但又忍不住幫他們加油打氣。

「介入鳥類生活」的舉動讓今年的觀測與往年有相當大的不同,除了救援行動之外,研究團隊也對多一口後食物可能的不足,而採用加設餵食池的方法因應。過去也不是沒有過整窩的雛鳥在鏡頭前因營養不良慢慢死去,親鳥殺死病弱個體、雛鳥被猛禽叼走的畫面也見過幾次,但研究人員從來只觀測不插手。

要不是環境的變化過於劇烈(那變化不也是因為人類插的手嗎),研究者大概是最不想干擾生態的人。每次想到,都深深覺得身而為人我很抱歉。

此時此刻鳥兒已經能夠自主練習飛翔與覓食,鳥媽媽 Kaia 已經先行啟程向南飛。
希望孩子們今年的遷徙能夠順利。
所有沒有進入人類視野中的鳥兒家庭也都順利。

卡爾黑鸛一家
Bonus 的寄養行動

二月讀了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料到會成為一個奈斯博月。

書櫃裡還有好多新書,但跑馬拉松時就是需要能讓人讀到欲罷不能,不知時光流逝的材料,所以把放了一陣子的《刀》翻出來。

《刀》是哈利系列的最新作,去年年中才出了中文版。就在要打開來前不久在社團裡被爆雷,氣死我。原本以為自己是不太在意爆雷的人,有時還會偷翻到後面看劇情。但那人就在公開討論區裡不加防雷空間,直接說出重要劇情這件事讓我很難忍受。也可能是年紀到了對白目的人容易不順眼,當下就封鎖了那人也退出社團追蹤(對就是這麼氣)。

這個月也開始試著用手寫的方式記錄心得。記錄本小小的,空間有限所以不需要寫太多,心情上沒有什麼太多壓力,因為讀了 instagram 的那本書,也重拾拍照上傳的心情。以下是二月完讀了的書們,依然是很自我中心的讀後感記錄。

1. 李娟《我的阿勒泰》★★★★★
第一次讀李娟是那篇很有名的「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再來就是李靜宜寫東美出版她集子的介紹。喜歡她筆下的風雨雪,還有戈壁、森林、哈薩克人的彈唱會這些從來沒機會接觸過的物事,一邊讀著一邊上網看可可托海被雪鋪滿的照片。
科幻和推理小說能任由想像力飛馳,但也非常喜歡這種我手寫我見、我聞、我思的寫實散文,今後也會想要收齊其他作品。讀到後來突然想到這是十五年前的新疆啊,這些年來書裡這些開朗單純的人們都還好嗎?(雖然阿勒泰人口組成上是哈薩克人較多的區域)
延伸閱讀: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

2. 尤奈斯博《刀》★★★★★
哈利系列不知道第幾集,這套就是很適合拍成好萊塢的那種劇情,可是又不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馬修就是拍成電影會很無聊那種)。但我必須說唯一一部被拍成電影的《雪人》卻是有點令人失望作品,明明有 Charlotte Gainsbourg,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呢?前面的集數都是當時圖書館還可以借電子版的時候看完,每次都像這樣一口氣停不下來,就算前面細節都忘光還是可以接得起來。這集架構很龐大,喜歡那些藏在各處的小型敘述性詭計,所以收線的時候非常爽快(雖然這本虐到不行)。覺得這本才真的要叫做《別相信任何人》吧!

3. 瀟湘神《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
從《筷》那本接力書裡認識了瀟湘神,他寫的那篇是我最全書裡面喜歡的,所以在宅的推薦之下接著買了這本來看。中段提到各地民間妖怪傳說的考證,這種嘗試讓人想起京極堂,但又探討到了更多一層的民族與國家的身分認同,是殖民國家專屬的複雜心理經驗。有點意外我會喜歡這樣的結局,讓整個故事的定調在科幻跟寫實的邊緣徘徊,但總比硬要拗出合理解釋的結局理想多了。

4. 克莉絲蒂《史岱爾莊謀殺案》★★★★

5. 史蒂夫.卡瓦納《不能贏的辯護》★★☆
這是社團裡面大推的艾迪弗林系列,但法庭和黑幫故事都剛好不是我的菜……情節很精采沒有錯,但我數度放空恍神只是翻頁,還要一直回頭,也不斷有好像沒有很想知道結局會怎樣的無關感。讀完之後慶幸的兩件事有 1. 不是花自己錢買的 2. 沒有一次收全套。我要把扣打都拿來買尤奈斯博。

6. 莎拉.弗埃爾《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我覺得很好看欸,像讀歷史故事一樣很順暢讀完了。扣除掉商業手段和產品政策角力這些打打殺殺的陳述之外,讀的過程中不斷想起開始玩 instagram 的初期,那時不被數字控制,不特意修圖只是純粹記錄,套套濾鏡就開心的樂趣。
雖然明顯是有個立場寫出的視角,讀這些故事時其實很認同 instagram 創辦人一開始的設計初衷,也很懷念當初單純的功能與介面(還有舊的 logo 明明就好看很多)。對比到現在自己在發文時,可能需要為了經營什麼而做出鋪墊和矯飾,我對這件事其實一直都是有自覺而且頗感掙扎的。那,知道了以後自己的行為會做出什麼變化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再發酵一下下。
我在讀這本書時另外一個醍醐味是把手機放在旁邊,提到某人在某時發生了某事時,打開 instagram 找到他當時的照片對比著看,很有意思,同時也發現,instagram 就是這樣才好玩啊。然後覺得比較可惜一點點的是對於 instagram 影響大眾心理狀態的描述比較點到為止,希望可以很快讀到更多針對社群網站影響心理健康的報導類書籍。

7. 唐娜.懷特《懶惰主婦持家術》★★
前面聊習慣,後面聊減法生活。不管哪個主題我都可以分別列出更喜歡的三本以上的書。作者想展現的幽默翻譯成中文的感覺味道就不太對了,最後痛苦到用翻的把它快速翻完。如果是紙本書的話絕對不會入手,就是不適合我。唯一對我有幫助的地方是讓我腦波很弱的去洗了碗(後記:這個洗碗習慣居然已經持續三週以上了,神奇)。

8. 尤奈斯博《獵頭遊戲》★★★
是奈斯博在哈利以外的獨立長篇作品,以一個職業是獵頭兼任偷仔的男子為主角。對獵頭這工作有一點點的認識,所以主觀感覺故事的背景很日常,但是情節很有鐵血動作片風格,鐵血程度強烈到快可以用魔幻來形容,有點不知道要如何評價。書的介紹說這是黑色幽默風格,只能說我感受不太到幽默的部份,還是比較喜歡哈利系列。

9. 10. 11. 尤奈斯博《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魔鬼的法則》
★★★★★
奈斯博的奧斯陸三部曲,被系列外作品雷到所以跑回來直接一口氣重讀完,都給五星。實在是很喜歡哈利這套的分鏡和人物描寫,後續的重要角色一個個接著登場了,因為奈斯博實在太會虐主角和讀者,一想到他們後面的遭遇,心情就有點兒複雜,但還是很好看到想哭。這系列推理的成份算有但不多,通常要收線了才能看清全貌,劇情的推演轉折,和藏在人物描述裡的小小線索都是讀起來令人享受的地方,推薦給對犯罪/警探小說有興趣的人。

12. 荒川弘《百姓貴族一》★★★★★
這是漫畫。描述牛媽在成為全職漫畫家之前的北海道農業生活,喜歡銀之匙的人應該也會很喜歡這套書。我覺得牛媽是一位非常誠懇的創作者,這也可能跟她早年務農,和土地與各種生物培養出來眼光很有關係。昨天看到牛牛養大或成為廢牛後要送去肉品處理場時含著淚水的劇情,嗚我心臟被重擊,但牛牛還是很美味怎麼辦。

一月讀了什麼

讀墨馬拉松一波接一波,不知不覺一月讀了比想像中還多書。人類啊,這就是被遊戲化支配的恐怖。還好櫃裡的書沒讀的還很多,那就慢慢消耗吧,正這麼想的同時,察覺到自己很抗拒去查看專刷電子書的信用卡帳單。所以呵呵。讀的速度永遠比不上買的速度啊。

這是一份很個人的閱讀書單,記錄久了或許也能知道到底有多偏食,以及更加確定自己的喜好(未來能省則省)(可能嗎)。所有評價和心得都很主觀、都很任性,有時候也很二百五。請看看就好。

一月也是兔兔逝世五週年的日子

1. 《網內人》★★☆
基哥我真的好像不太行…… 眾人大推的《13.67》我也只是還好而已。等讀完《筷》再來確認自己的口味。

2.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能給六星我會給六星,能給十星我會給十星。我將它視為是《成為一個人》的實踐版,因為真的太喜歡了在節目中大力推薦了兩次,我會想推薦給所有廣義助人者/助人志願者都讀一讀。很驚嘆,那些細緻而難以言說的描寫,怎麼可能寫得出來,中文好厲害。廖瞇好厲害。這本書在書櫃裡很久了,如果是去年就讀完的話,應該會是年度前三名。但也是覺得可以直接在這宣布是今年前三名啦(浮誇)。

3. 《別相信任何人》 ★★★☆
其實多年前好像也翻過紙本,只是我有一陣子很皮,偏偏不想看那些賣到不行的書。這次是忘記多久以前就預約的了。圖書館終於排到,這次看覺得氣氛還是營造得不錯的。類似的題材我也喜歡秋吉理香子的《玻璃的殺意》(北市圖電子書可借)。

4.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構想和題材很有趣,由日港台三地的作家聯手寫的故事接龍,每篇沒有特別提示該章作者是誰,讀到最後發現喜歡的前兩名都是台灣作家(雖然用字筆法和劇情多少看得出來)。書末由路那寫的後設總結也很喜歡。
個人喜好:鱷魚之夢>珊瑚之骨>筷子大人>亥豕魯魚>咒網之魚
(再次確認陳浩基非我菜,但有比網內人符合胃口,一些些。)

5. 《謀殺啟事》★★★☆
克莉絲蒂系列,預購 mooink C 時買了三十本打包版。慢慢看。上一次看瑪波小姐不知道是高中還是大學的時候了,這次撿回來看覺得風格跟白羅真的差很多,可以做到這樣區別的作者真的很厲害。可能因為是多年以前翻譯的關係,每次看克莉絲蒂都被古典風格的中文翻譯弄得最後覺得讀直排比預設的橫排來得順很多。

6. 《每個人都死了》★★★★☆
第十四本馬修史卡德,時間已經來到 1998 年了,電影感一如往常很強烈。常聽馬修的愛讀者喜歡他的原因其中之一是他也會隨著時間變老變衰弱,這本大概就是表現出他明顯衰弱的一個階段。好喜歡卜洛克啊,馬修剩下五本有點捨不得讀完,真希望其他系列也快有電子書~(補記:因為太想知道,某天傳訊息問臉譜小編相關出版計畫,曰雅賊系列在第二季預定也會出電子書版。太棒了。)

7. 《佛羅里達變形記》★★★★
陳思宏的新書,熱帶海洋性氣候的意象很鮮明,但也因為又濕又熱,觸覺嗅覺味覺的感官經驗太強烈,加上故事劇情張力有夠大,讀起來實在覺得濃厚到有點難以承受,常覺得需要一些呼吸新鮮或香香空氣的空間。整體而言我自己還是喜歡《鬼地方》多些,但最最最愛的陳思宏作品是他的臉書廢文們。

8. 《死亡的渴望》★★★★☆
第十五本馬修,2001年,結局很慶幸卜洛克沒有讓「那種人」成為兇手,但也覺得是不是會有什麼伏筆。怕.jpg。

9.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這本也是圖書館借的,有期限壓力所以先看完,覺得普普通通。題材有趣、角色性格刻劃得還可以,但是劇情有點單薄。不過我覺得在馬修附近看對任何一本這種類型的小說來說都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10. 《繁花將盡》★★★★★
第十六本馬修,此時的紐約已經失去了世貿雙塔,對已過中年的他來說應該是結束而很難在心態上是新的開始。因為跟上一本馬修讀的時間算近所以對情節是有意識的,以後對 Angelababy 也會抱有戒心。最喜歡的一段是腦內跑馬燈的部份。

11.《蝙蝠俠的幫手》★★★★☆
馬修的短篇集,卜老的寫作優勢在長篇獲得最大發揮,但短篇也蠻有味道的,我喜歡無論篇幅,他的故事裡從來沒有顯露出力不從心的感覺。短篇集裡特別喜歡的章節有「慈悲的死亡天使」、「蝙蝠俠的幫手」和「米基•巴魯瞪著空白螢光幕」,很欣賞那些自陳一格的善惡辯證。

12.《烈酒一滴》★★★★☆
史卡德的最後一個長篇,故事背景是二十五年前,設計了一個鋪陳,好幾個人物與時空對比的巧思我很喜歡。

13.《地球星人》★★★☆
圖書館預約到的書。之前在社團裡大家看了都覺得嘔嘔嘔嘔的情節我是覺得還好,也大概理解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和議題,但好像沒辦法真心喜歡這故事,作者之前的便利店人間也大獲好評不過我也不是很懂。

14. 《聚散有時》★★★★
最後一個中篇,不知道是譯者的關係還是如何,過程中有幾度讀到撇眼失神。老馬修就這樣結束了實在是不捨啊,然後這個書名嘖嘖嘖。對應到近年來經常在卜老牆上看到一些老作家的訃聞,希望卜老還可以繼續寫下去很久很久。(應該就是在讀完的這天,買到了卜老新作《死亡藍調》,但應該馬修完會停一陣子再去讀這本。)

15.《戀物絮語》★★★
感覺的出來想傳達一種生活式的戀物書寫,但這類型的很容易不小心就會寫成帶「你看我很有品味喔~」的氣息,我相信作者絕非故意。目前覺得還是日本人在處理這點上做得比較好(也或許他們根本沒處理),像是松浦彌太郎、小川糸、本多沙織、光野桃。買這本是因為想知道前陣子看到某篇書介說裡面提到有件日系少女牌的風衣質料剪裁都很優質,而且才日幣一萬五,很想按圖索驥。結果裡面並沒有說是什麼牌子(丟筆)。

16.《美索不達米亞驚魂》★★★☆
就是,克嬸,休息時間看趣味的啦。讀的時候一邊可以想像這些歐洲人在亞洲工作不忘喝茶休息的電影感畫面。

讀完之後立刻把想法寫在輕薄短小的微網誌裡,允許自己寫下最真實想法(不是要推書也不是要給老師看)之後,要記錄就變得輕鬆許多。整個月記好記滿會帶來一種錯覺,好像之後要持續下去就沒那麼困難了。不過,這個就到時候再說。

來聊幾部警探小說

從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一本《行過死蔭之地》改編成的電影版《鐵血神探》

最近深深跌入了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坑,以每天一本到一本半的速度讀著,非常非常過癮。過去只零星地讀過雅賊系列,此次再與馬修相遇,又一次驚豔於卜洛克說故事的功力,這位他筆下的第一人稱主角雖是硬漢,但卻無比真誠,你完全能相信這本書就是由主角本人寫下的自敘。在前幾集中,大概是為了那些中途加入的讀者,系列中的關鍵事件都會在每本書裡被重提以介紹某些重要角色,但一口氣看下來卻一點都不覺得煩躁,反而能從主角重述那些事件時語氣與觀點的變化,發現時間與經驗在此人身上的痕跡,這就是系列故事集最大的魅力。

正好最近讀了另一本也是第一人稱寫成的懸疑小說,讀起來卻有很明顯的疏離感,雖然讀到後面大概可以知道是劇情需求得營造出來這種氛圍,但直到最後我都無法真心喜愛那個故事。只能說剛好在與讀馬修的同一時期讀到它,是一個標準不小心被設得太高的殘酷舞台。(前述可能有爆到迷你雷,但想知道是在說哪本的可以點我

馬修也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幾本警探推理小說主角,他們都是或曾是警察的身分,不知道是這工作是否真的太過血汗或讓人麻痺,每一位都帶著疲勞佈滿血絲的眼睛,散發出濃濃咖啡味或酒味。此外他們在感情上都過得不是太順利,究竟是因為身為硬漢而不擅表達情感或是正好相反的因果關係,但每當劇情寫到他們流露出真情時總是全書最令人感動的一刻。除了住在紐約的馬修,另外我想聊的幾位包括瑞典的馬丁.貝克、英國的芮尼克、挪威的哈利.霍勒。

我想先說的是芮尼克,他溫柔內斂,離婚後獨居,養了四隻以爵士樂手為名的貓。或許不那麼硬漢,但他和其他人一樣孤單。會找這本書來看是因為讀了譯者李靜宜的這篇專訪,字字句句都是對本系列的深情與堅持。目前只完讀了第一集《寂寞芳心》,很遺憾的是我並不喜歡,也就將這系列這麼擱置了而未繼續下去。主因是閱讀時的不順暢感,還無法確認是故事問題氣氛問題或是翻譯問題,雖然是九零年代為背景的故事,但比起八零馬修和七零馬丁更難讓人入戲。由於過去讀過幾本李翻譯的其他作品,很信任她選書的眼光和用字功力,所以未來某天我應該還是會找一兩本後續的集數來看(重點還有,這套書的封面設計做得很美)。

接著是馬丁,雖然結婚了但和太太孩子的感情並不好,我常想或許這也是職災的一部分,在工作環境中看遍了各種邪惡與殘忍,可能也很難不產生創傷(或替代性創傷)。也許是年代相對久遠,卻又沒有到克莉絲蒂或柯南道爾的古典等級,故事的情節推演中有令人熟悉的電氣化生活,又在某些瞬間讓你突然意會到,啊那是個沒有網路和手機,交通也不那麼發達的時代,每一條線索每一通聯絡都是歷經千辛萬苦而來。從前慢,我想起讀松本清張時像是跟著警察們一起搭了過夜火車的體驗,看著文字彷彿也感到肩頸屁股痠痛,很有意思。除此之外,故事情節相對單純,是很易讀的一套小說。不得不提的是,我也非常喜歡這一套新譯本的封面設計。

哈利,挪威人,形象是一個非常大隻的平頭男子,Netflix 上有部改編的《雪人》,男主角的選角與我心中相去甚遠,但其女友蘿凱由 Charlotte Gainsbourg 飾演我倒是非常贊同。看哈利的書就像是在看一部好萊塢片,血腥、冒險、煽情、遊走邊緣的情節非常充足,作者撰寫細節的功力也相當好,情節緊湊勾人。雖然每一本都厚得像磚頭,但我總是能一口氣讀完它。我覺得這套很適合在超長途交通,或在超長程無聊又不得不去的研討會上看。

馬修就是我當下的最愛,推薦原因就如同最前所述,真希望卜老的全系列都能夠出電子書。馬修在還擔任警察時,因為某個事件的發生決定辭職並與太太離婚。在我讀完的範圍之內,馬修不斷地在改變,身體衰老了但思考也圓融了,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接納人生的無常,但一如既往的真誠。作為讀者真心希望能在未來的情節裡,這些硬漢們都能有個夠好並理解他的人,在合理的距離範圍內,陪他們走下去。

此時我也想起了東野圭吾筆下的加賀恭一郎,這傢伙也是個獨身的暖男。不過已經好久沒有看這系列,想起來都會是阿部寬的臉…… 啊當然還有陳浩基的13・67,不如下次再聊聊東方篇?

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只喜歡本格推理,直到寫這篇時才想起近年來不知不覺也讀了不少這類型「抬起屁股去敲門」苦幹實幹型的警探小說。如果你也有讀完以後回味無窮、感動不已的警探小說,歡迎推薦。

你會幫不合胃口的書打分嗎?

最近和朋友在節目上聊到這個話題。以販書平台上常見的五分等級來說好了,總覺得自己很難給出三分以下的評價,即使讀了不對自己的胃口的書,還是覺得要按下那一顆星,像是否定掉所有作者傳遞(他所認可的)訊息的意圖,在公開場合強烈稀釋掉其他讀者給予的好評價。而這些知識或劇情鋪排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是有用而深入心底的。古時候有 Anobii 書櫃,但那評分是屬於「自己」的,但現在你所給出的任何評價,都會被算入總分的一部分。壓力真大。

由於不希望傷害作者創作苦心,因此在我心中分數代表的意義可能是這樣的:五分(感受到作者用心而且我喜歡)、四分(作者致力於完整他的敘事結構,然而我並沒有太被打動)、三分(作者就是,嗯,寫出了很多字,好厲害呢)。若真的讀到一半發現事情不大對勁,我是會果斷放棄、不想浪費時間的那種。

朋友是可以輕易給出一顆星的人,笑說我這樣評根本沒有什麼效度。我想是啊,用五分來評價對我來說還是太難了,真希望哪天可以變成多向度的評比,作者用心度啊、讀者感動度啊、知識含金量啊,等等的。但真要做到這樣,整個系統又會顯得過度笨重了吧。

關於被評價這件事,在開始製作 Podcast 之後也更加意識到,無論得分高低都想要去採訪每一位給予評價的人,企圖追根究柢得分的原因;評高者我想問是哪些話題被認同了,對評低者我也想知道,又沒逼你,不喜歡為何不直接走掉就好(怎麼又跟某些人生困境很像)。

評價人和被評價都實在太難了,是以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這個通用的五分機制下,決定未來除了黃澄澄的星星外,一定要再多留下些什麼,再短的都行。張亦絢的小道消息這本書,是我心目中寫讀書心得的極致,夠簡潔、夠鋒利、夠任性,三句即能令人對某書生火滅火。對,以上就是我為這本心得書所寫的心得。以後我也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