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分類

旅行中書兩冊

三天的旅行中,分別在去回程讀完各一冊:社頭三姐妹和くどうれいん的うたうおばけ(購自第一天的住宿地深々)。

社頭是一個真的很陳思宏的故事,只有他寫得出來,也只有他會寫。彰化三部曲完結,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停在這就好。

出發前幾天剛好看到有人推薦這本很在意,剛好住宿的書咖啡有賣一本(想說她賣這麼好我就直接買二手啦)。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更喜歡這本書。讀了會覺得,擁有很多朋友好像也沒有那麼糟。開始想要提筆寫信。想要交到能說出「川の水は飲み放題」、「風にチェックイン」這種話的朋友,還有能一起辦分手葬禮的朋友,一起去河邊放紙魚和花火然後烙賽的朋友。そして自分も誰かにとってその面白い友達になれて欲しい。

發佈日期: 分類

250321(交換日記)

最近出門見了不少來自四方的朋友,一一交換了伴手禮之後,家裡現在是這樣一副中元普渡的樣子。

記兩個小聚:
1. 倉鼠會,結果從台灣訂來的點心包裹真的在我出門的當天抵達,然後因為宅配箱滿了所以又被郵差帶回去。
這天喝了啤酒、檸檬沙瓦、馬口力米酒跟水果燒酌總共應該有六七杯左右吧,日本人的飲み会真的好驚人。也是我第一次喝到續攤。
喝之前吃了哈姆同學給的酒豪傳說,還是醉了但可能原本會的那樣醉,而且隔天頭不會痛,還是耳聰目明ㄉ(推推)。
都在喝可是那家的料理也好好吃,下次還想再去……

2. 週五是與台灣來的足球迷朋友見面,看完前一天的世足預賽之後,這天相約帶她們去喜歡的足球員老家附近做他們成長軌跡的巡禮之旅(原先我覺得這行程很不可思議,但後來看到有人去岡山鄉下找陳傑憲的學校,而且身邊不同領域的瘋子其實也不少,就也覺得好像還好了)

我們一路從車站、小學、中學、高中,走到他們以前下課後踢球的公園,總路程大約只有七八公里,但因為這一區以高低起伏的地形聞名,實際走起來很有行軍遠征的感覺,也是天氣終於放晴之後久違的長走。早上出門,解散後還有整整一個下午可以用,非常划算。

我們邊走邊感謝這天的好天氣,就在不過兩天前,收到低溫預報那天早上,起床打開窗戶看到的景色是這樣的:

睡前看到凌晨雪預報,以為是今年以來那種薄薄一層馬上就化掉的雨雪,結果是超大片超斜的,已經積了好幾公分,到出門前都還沒有要停的意思。一整個月間剛好只有那天是那種非出遠門不可的日子,荒謬到直接笑出來。

跟這個荒謬感相呼應,早上醒來第一個進腦袋的念頭是簡莉穎事件。衍生出來的感想是,其實要活得輕鬆好像也不是太難,只要你能對欣賞的人事物全肯定、討厭的人全否定,不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不需要打破對什麼的既有印象、不需要強迫自己去聽聽對面的說法、不需要忍受還沒有定論的不確定感,總之全然依賴並深信著自己的判斷,踩好你的立場就可以了。反之就好累,還要永遠抱持著欣賞的人事物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翻車的可能。好累又好無力喔。

#影集:想把 adolescence 偷藏在這裡,看完衝擊大到沒辦法好好睡覺。第三集引發了幾個堪稱創傷的學習經驗。那個不可置信跟屏住呼吸到吐大氣到害怕到想吐,作為人類有過順序完全一致的歷程,我完全相信那不是用演的。劇裡心理師穩下來了,但當年剛執業沒多久的自戀的自己並沒有。會談室裡失敗和懺悔的故事很多,但要是沒有那些經驗我能至今還會是個輕看他人主觀感受的人。這個做完回去得自己嗑掉一整鍋起司鍋跟炸雞跟一手啤酒耶(要600ml的)

以及,再度慶幸自己的青春期裡面沒有 IG。

偶爾首頁會飄來對我喜歡的作品表示「我覺得XXX根本還好,因為(好多字)」的評論,心裡一秒回嘴「喔是喔你最棒你品味最卓越」,隨即想到對方其實也只是想在自己的小世界 mur 一下而已。討厭演算法。難欣賞為了迎合演算法及流量改變行為的人,像是把死打成 S,殺打成沙。厭煩程度與上了字幕但缺字型的短影音不相上下。

發佈日期: 分類

愛沙尼亞黑鸛家

追這窩愛沙尼亞的黑鸛卡爾家來到第六年了,中間經歷了共四位鳥爸媽的世代交替。不順遂的年份也有,並好幾次看著幼鳥身上的發射器信號在地圖某個點上停住,接著消失。代表著這些初次遷徙的青少年鳥在旅途中不幸喪命,且比例是大宗。每當在論壇中看到,都要用彆腳的英文和大家一起集體哀悼,心裡的難受不亞於聽聞任何一位名人的死亡。

每年育雛季我都會來看看,目睹著越加艱難的鳥生:伴侶是否能平安抵達的不安,河裡的魚越來越少,炎熱的日子越來越多。父母的體態從春天剛歸巢時的豐厚飽滿,在餵養期末因奔波成為薄薄一張紙片鳥。

今年的黑鸛卡爾家的組成相當特別,有爸媽、三隻親生鳥寶,和一隻寄養的鳥寶 Bonus。Bonus 來自同在愛沙尼亞的另一窩被觀測的黑鸛家庭,雛鳥時代共還有其他五位兄弟姐妹,一窩六隻的成果打破了多年來的紀錄。誰知某次父親出門後再也沒有回家,在沒有腳環與發信器的情況下,無法得知是死亡或是放棄育雛。

而孩子當時太小,即使母親非常努力,她仍然無法同時擔任覓食和保溫的角色,在直撥的畫面裡,雛鳥在巢中一隻隻死去,最後被研究中心給救援下來的只剩三隻。

研究人員佈置了人工巢,放了個擬真的假媽媽在巢邊,但最終仍決定至少要讓一隻鳥兒回到真實的餵養環境中,所以在某個時機點下,趁卡爾家父母離巢時,安排了寄養行動。

所幸鳥爸媽沒有任何差別待遇,一同把四個孩子拉拔長大了,經過一個多月,就在上週,每一位鳥寶都完成了他們的首航,準備多加練習迎接夏季末的遷徙。

現在點回實況,偶爾看到全空的巢,那就是真實的失落感,但又忍不住幫他們加油打氣。

「介入鳥類生活」的舉動讓今年的觀測與往年有相當大的不同,除了救援行動之外,研究團隊也對多一口後食物可能的不足,而採用加設餵食池的方法因應。過去也不是沒有過整窩的雛鳥在鏡頭前因營養不良慢慢死去,親鳥殺死病弱個體、雛鳥被猛禽叼走的畫面也見過幾次,但研究人員從來只觀測不插手。

要不是環境的變化過於劇烈(那變化不也是因為人類插的手嗎),研究者大概是最不想干擾生態的人。每次想到,都深深覺得身而為人我很抱歉。

此時此刻鳥兒已經能夠自主練習飛翔與覓食,鳥媽媽 Kaia 已經先行啟程向南飛。
希望孩子們今年的遷徙能夠順利。
所有沒有進入人類視野中的鳥兒家庭也都順利。

卡爾黑鸛一家
Bonus 的寄養行動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二月讀了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料到會成為一個奈斯博月。

書櫃裡還有好多新書,但跑馬拉松時就是需要能讓人讀到欲罷不能,不知時光流逝的材料,所以把放了一陣子的《刀》翻出來。

《刀》是哈利系列的最新作,去年年中才出了中文版。就在要打開來前不久在社團裡被爆雷,氣死我。原本以為自己是不太在意爆雷的人,有時還會偷翻到後面看劇情。但那人就在公開討論區裡不加防雷空間,直接說出重要劇情這件事讓我很難忍受。也可能是年紀到了對白目的人容易不順眼,當下就封鎖了那人也退出社團追蹤(對就是這麼氣)。

這個月也開始試著用手寫的方式記錄心得。記錄本小小的,空間有限所以不需要寫太多,心情上沒有什麼太多壓力,因為讀了 instagram 的那本書,也重拾拍照上傳的心情。以下是二月完讀了的書們,依然是很自我中心的讀後感記錄。

1. 李娟《我的阿勒泰》★★★★★
第一次讀李娟是那篇很有名的「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再來就是李靜宜寫東美出版她集子的介紹。喜歡她筆下的風雨雪,還有戈壁、森林、哈薩克人的彈唱會這些從來沒機會接觸過的物事,一邊讀著一邊上網看可可托海被雪鋪滿的照片。
科幻和推理小說能任由想像力飛馳,但也非常喜歡這種我手寫我見、我聞、我思的寫實散文,今後也會想要收齊其他作品。讀到後來突然想到這是十五年前的新疆啊,這些年來書裡這些開朗單純的人們都還好嗎?(雖然阿勒泰人口組成上是哈薩克人較多的區域)
延伸閱讀: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

2. 尤奈斯博《刀》★★★★★
哈利系列不知道第幾集,這套就是很適合拍成好萊塢的那種劇情,可是又不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馬修就是拍成電影會很無聊那種)。但我必須說唯一一部被拍成電影的《雪人》卻是有點令人失望作品,明明有 Charlotte Gainsbourg,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呢?前面的集數都是當時圖書館還可以借電子版的時候看完,每次都像這樣一口氣停不下來,就算前面細節都忘光還是可以接得起來。這集架構很龐大,喜歡那些藏在各處的小型敘述性詭計,所以收線的時候非常爽快(雖然這本虐到不行)。覺得這本才真的要叫做《別相信任何人》吧!

3. 瀟湘神《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
從《筷》那本接力書裡認識了瀟湘神,他寫的那篇是我最全書裡面喜歡的,所以在宅的推薦之下接著買了這本來看。中段提到各地民間妖怪傳說的考證,這種嘗試讓人想起京極堂,但又探討到了更多一層的民族與國家的身分認同,是殖民國家專屬的複雜心理經驗。有點意外我會喜歡這樣的結局,讓整個故事的定調在科幻跟寫實的邊緣徘徊,但總比硬要拗出合理解釋的結局理想多了。

4. 克莉絲蒂《史岱爾莊謀殺案》★★★★

5. 史蒂夫.卡瓦納《不能贏的辯護》★★☆
這是社團裡面大推的艾迪弗林系列,但法庭和黑幫故事都剛好不是我的菜……情節很精采沒有錯,但我數度放空恍神只是翻頁,還要一直回頭,也不斷有好像沒有很想知道結局會怎樣的無關感。讀完之後慶幸的兩件事有 1. 不是花自己錢買的 2. 沒有一次收全套。我要把扣打都拿來買尤奈斯博。

6. 莎拉.弗埃爾《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我覺得很好看欸,像讀歷史故事一樣很順暢讀完了。扣除掉商業手段和產品政策角力這些打打殺殺的陳述之外,讀的過程中不斷想起開始玩 instagram 的初期,那時不被數字控制,不特意修圖只是純粹記錄,套套濾鏡就開心的樂趣。
雖然明顯是有個立場寫出的視角,讀這些故事時其實很認同 instagram 創辦人一開始的設計初衷,也很懷念當初單純的功能與介面(還有舊的 logo 明明就好看很多)。對比到現在自己在發文時,可能需要為了經營什麼而做出鋪墊和矯飾,我對這件事其實一直都是有自覺而且頗感掙扎的。那,知道了以後自己的行為會做出什麼變化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再發酵一下下。
我在讀這本書時另外一個醍醐味是把手機放在旁邊,提到某人在某時發生了某事時,打開 instagram 找到他當時的照片對比著看,很有意思,同時也發現,instagram 就是這樣才好玩啊。然後覺得比較可惜一點點的是對於 instagram 影響大眾心理狀態的描述比較點到為止,希望可以很快讀到更多針對社群網站影響心理健康的報導類書籍。

7. 唐娜.懷特《懶惰主婦持家術》★★
前面聊習慣,後面聊減法生活。不管哪個主題我都可以分別列出更喜歡的三本以上的書。作者想展現的幽默翻譯成中文的感覺味道就不太對了,最後痛苦到用翻的把它快速翻完。如果是紙本書的話絕對不會入手,就是不適合我。唯一對我有幫助的地方是讓我腦波很弱的去洗了碗(後記:這個洗碗習慣居然已經持續三週以上了,神奇)。

8. 尤奈斯博《獵頭遊戲》★★★
是奈斯博在哈利以外的獨立長篇作品,以一個職業是獵頭兼任偷仔的男子為主角。對獵頭這工作有一點點的認識,所以主觀感覺故事的背景很日常,但是情節很有鐵血動作片風格,鐵血程度強烈到快可以用魔幻來形容,有點不知道要如何評價。書的介紹說這是黑色幽默風格,只能說我感受不太到幽默的部份,還是比較喜歡哈利系列。

9. 10. 11. 尤奈斯博《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魔鬼的法則》
★★★★★
奈斯博的奧斯陸三部曲,被系列外作品雷到所以跑回來直接一口氣重讀完,都給五星。實在是很喜歡哈利這套的分鏡和人物描寫,後續的重要角色一個個接著登場了,因為奈斯博實在太會虐主角和讀者,一想到他們後面的遭遇,心情就有點兒複雜,但還是很好看到想哭。這系列推理的成份算有但不多,通常要收線了才能看清全貌,劇情的推演轉折,和藏在人物描述裡的小小線索都是讀起來令人享受的地方,推薦給對犯罪/警探小說有興趣的人。

12. 荒川弘《百姓貴族一》★★★★★
這是漫畫。描述牛媽在成為全職漫畫家之前的北海道農業生活,喜歡銀之匙的人應該也會很喜歡這套書。我覺得牛媽是一位非常誠懇的創作者,這也可能跟她早年務農,和土地與各種生物培養出來眼光很有關係。昨天看到牛牛養大或成為廢牛後要送去肉品處理場時含著淚水的劇情,嗚我心臟被重擊,但牛牛還是很美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