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Cruelty Free 彩妝品牌筆記

最近發現購物慾隨著氣溫上漲,而這一次又特別是往美妝保養品那方向去。過去每當這症頭發作,就開始瀏覽各大討論板,打算為我的化妝箱增添(其實並不需要)的新夥伴。

購物的選擇太多,從前在學生時代,閒錢只夠購買 C/P 值高的開架商品;開始工作一陣子之後,偶爾會以慰勞自己之名,購入一小套受好評的專櫃產品。接著我試圖實踐極簡主義,在逐漸熟悉自己的需求後,為了保持步驟和持有物品的單純,選擇在願意負擔/能夠負擔的價格範圍內,用少量的品項來維持彩妝保養程序。

這幾年接觸了「零殘忍(cruelty free)」的概念,對擁有類似理念的品牌抱持欣賞態度,但偶爾還是會貪圖方便購買了較易入手的商品。另一個未貫徹的理由是雖然爬了文,但都沒有系統性地做下筆記,以致於經過複合品牌的選物店、美妝店鋪時,不一定完全記得當初哪些品牌有列入零殘忍清單裡,就仍是以當下感覺在選購。

所以這一次,我想要趁著這波購物慾到達頂峰之前做好功課,為以後添購新物品時先安放一個明確的指引。

這是一份很個人的清單筆記,只列出我感興趣的品牌和品項,目的是減少糾結,未來直接從這些品牌中挑選我需要的商品。目前因人在日本,又希望是以實體店鋪可購得的品牌為主,所以一些過去喜歡的台灣本土品牌較難入手,就暫不列入。以下大多數的資料都來自於以下兩篇文章及其所在的 BLOG:花栗愷 × Cruelty-FreeThe LITTLE WHIM


洗沐用品

  • THE PUBLIC ORGANIC:目前用過兩款洗髮精、一款護髮乳,兩支護唇膏。使用的體驗很不錯,特別是香氣非常療癒。藥妝店都買得到因此不需要囤貨,這點非常加分。一名有唇炎的朋友說此精油護唇膏不會讓她過敏,但保溼效果對她而言不太夠力。
  • LUSH:尚未撤出台灣時用過幾塊洗髮餅感覺不錯,特別喜歡它包裝很少的部份。不遠的市區有間專門店,未來可以考慮再購入。
  • Aesop:在台灣買過兩罐大洗髮精和鼎鼎大名的護手霜(但被我弄丟了,好心疼!),油性頭皮表示很舒服很開心。現在家裡有一罐朋友送的空間噴霧,小心翼翼地使用中。
  • Dr. Bronner’s 布朗博士:明星商品潔膚露,可以卸妝、從頭洗到腳。使用過的品項包括茶樹(味道不喜歡)、綠茶、薰衣草,家裡的儲藏區還有一罐從台灣帶來的溫和嬰兒味。
  • AVEDA:之前沒有用過。感興趣的商品有梳子、ピュアフォーマンスシャンプー。

彩妝品

  • excel:得知這品牌 cruelty free 時蠻驚喜的,因為它看起來就像是容易踩線大廠的子品牌,為此已經忍痛放棄許多曾經的愛牌,還好不是!excel 的眼影、眉筆都已經是多年愛用品,可以繼續安心購買太好了。最近感興趣的是指甲油。
  • fujiko:這牌出現在這裡也是個意外,而且它出了很多神奇的商品。使用過的產品有頭髮粉撲,覺得它拯救了我不再需要早上起床洗頭的一生。
  • UZU BY FLOWFUSHI:一直是此牌眼線的愛用者,之後打算睫毛膏也跳槽過來。

以下未來很有興趣嘗試的彩妝品牌

  • bareMineralsMiMC:礦物彩妝品牌,對底妝、遮瑕有興趣。
  • Celvoketo/one:對底妝以外的彩妝有興趣。
  • uka:護甲系列和指甲油從包裝設計到色澤都夢幻到不行。
  • e.l.f. (iHerb):對刷具、蜜粉有興趣。

保養品(手痠了詞窮了,直接條列感興趣的品項)

在台灣時我都是無腦購入綠藤生機的產品,不需要特別查詢就知道是 vegan,因此保養品這一項似乎是最需要重新打怪練等的。來了以後因為覺得無印良品的保養品包裝簡單好看,所以重複購入了好幾輪,可惜它不會再出現在我未來的補充清單裡了。查看手邊的其他產品,大都也不屬於這些清單之中,但反正對目前使用的保養並沒有極端的好惡,也沒有什麼非它不行的品項,就好好使用完再來更新吧。

記了這麼多品牌和項目,自己看下來也覺得可觀,但要是沒有這樣的篩選,會陷入更多的糾結之中(極相似的唇膏色號,我該買便宜的開架牌,還是外包裝精緻美好、服務周到的專櫃款?)符合零殘忍的品牌就這麼多,說起來價格也並不是包了色不會心疼的那種,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去看更多向度評比,然後陷入選擇困難窘境的問題。而且還沒買呢,光是寫著找著,購物慾彷彿就被安撫了一些。

因為長遠來看,我想自己還是比較嚮往輕便的生活,所以產生興趣不等於一定會購入(如果先生看到這裡,希望你可以鬆一口氣了)。要是真的打算花錢購買,零殘忍是一種我目前想要選擇的價值觀,未來還想要更進階挑戰 vegan 產品。並非要向大家鼓吹極端環保(什麼都不買最環保了),只是透過這個價值觀作為過濾器,能夠幫助我有意識地聚焦、並對所持有/想持有的物品產生連結。這就是我想為自己作一張清單的目的。

阿梅日記第十二天,高尾山健行

端午節當天正午的阿梅與我立的蛋們

端午節當天,沒準備粽子,沒有看龍舟,唯一跟上舊習慣的大概就是立蛋了,今年我蹲在地上揮汗半小時,成功立起四顆蛋。好想吃南門市場賣的湖州粽喔。

隔天,和乃雯約了一起去高尾山健行。她已經來到東京八年,是在日界的前輩,大學時期雖不算特別熟,卻每次來到東京都與她見面。現在我懂了那種希望有台灣朋友來找自己的感覺了,現在堅持刷存在感,似乎也是為了維持住這些關係。不過,我也意識到自己似乎因為太安於這些舊有連結(幾乎可說是「躲」在這裡),而刻意迴避掉建立新人際圈的機會。當我發現遠方的大家都在向前走時,好像只有自己停在原地。最近升起的一些比較之心,大抵是來自於此。

她與我分享剛來日的經驗,關於開展交友圈,關於日常語言的練習,關於對抗隻身停泊的孤獨感。趁著最近也感受到學習新事物的快樂,大膽地為自己擬定幾個新方向。每當停滯不前的時候,腦內劇場真的容易上演大戲,我想大概只能用實際的行動才能讓這些脫格演出的劇碼快速落幕吧。寫在日記裡接受見證,等於許下承諾,光是這麼做就可以感到踏實。

這天山中霧氣繚繞,微風穿過林間,我們被巨大杉木與蟲鳥鳴叫給包圍,腳上踩著梅雨季半濕軟的泥土路,感受著山與寺的靈氣。有幾段路上前後皆無人,靜得聽得見蛛網上水滴掉落,及鳥兒振翅的聲音。踏進山腰的藥王院,收起躁動的心,一步步走得誠心誠意;但要說到恭敬,還是比不了在往上行數百階梯的每一個踩踏,大小腿的肌肉無不在提醒你平日肉體有多缺乏修煉,彷彿以苦行來表明自己對山的敬畏。我喜歡身在山裡,但或許這樣低階的山林健行就夠了。

美好的人事物思考體驗都具備了,用繪圖日記來感謝並記錄下這天的亮點們。一旦開始用心生活,就發現這樣的日子,居然佔了人生的大多數。

這一天的亮點們

阿梅日記第八天,學習做 podcast

發布於2020 年 6 月 23 日分佈式入口

第八天的阿梅,大部分都浸泡在糖水中了

最近因為寫日記的關係,產出量比過去多出很多。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經在這裡寫下了三千多字,對於討厭寫作的我來說,真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想起從前還會被邀稿的時候,曾為了挑戰自我而事先嘗試寫寫看,結局是絞盡腦汁花了半小時只寫了三行字的窘迫,最後仍回信婉拒邀約。現在想想是是否出自個人意願和感受多寡的問題吧,對於生活以外的事情,我似乎習慣保持距離,並不是無感,而是總沒有足夠的信心發表論述,總害怕漏這缺那的,觀點不齊全、不紮實。但至少現在生活小品寫得相當開心,這都要感謝我的阿梅們。

除了寫字,畫畫和拍照也是隨之而來的產出。等阿梅日記結束之後,也打算參加繪畫興趣小組或三十天插圖的活動,試著將創作的意圖延續成習慣。

最近還和蘇開始錄起了 podcast,從錄音器材、剪輯、片頭片尾曲,到 hosting 平台的選擇、掛 rss,都是從頭開始收集資料,受到不少朋友的協助。這種輕便簡易又能夠很快收到成果的學習,真的很能激勵人心,投入起來也就更有動機。目前就用這樣的成就感和熱情,讓這個 project 繼續向前滾動著,也和過去的專業保有連結。

說起錄 podcast 的起心動念,是在幾個月前受到楚楚邀請去她的聲音直播節目,主題是聊隔離期間想帶在身邊的五本書。那天我們彼此都感受到同是愛書人聊起書的過癮。(沒有發表論述信心的我寫到這兒又想到,自稱為愛書人,又會需要經過哪些資格審查嗎?)但總之,聊天中提到某書時,對方可以接著說也喜歡同作者或同系列的哪本書,再回到因著對某書的評價,可以再推薦哪些哪些書單參考。這樣一來一往乒乓似的來回,內容是閒聊,但感受得到彼此對書本或任何其他知識載體的喜愛,和即使口味不同也能互相理解的容納感。

就是因為太喜歡這種感覺,就開始和蘇討論起也做類似節目的可能性。他正好最近受到出版社邀請錄一些聲音素材,也對於這種傳遞訊息的方式有興趣。於他而言只出聲音(可能)也相對輕鬆,因為我表示閒著的主婦可以擔起製作剪輯的責任。然後,voilà!它就這樣誕生了。

這幾件新學會的事物、習慣都帶來我對生活的期盼。就像阿梅們一樣,我似乎與八天前的自己已經不同了。不久後,可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投入,當然也可能是越來越灰心或懈怠。交給時間,我們繼續看下去、繼續記錄下去。

阿梅日記第六天,週末放風

先來秀一下第六天的阿梅,旁邊的豆苗猖狂地長到來不及採收

阿梅們最近開始變皺,體積也從原本的八九成滿降到瓶內的一半以下。根據說明書,梅釀大概只需要十天到三週就能開箱。超前部署的我們,新添購了氣泡水機,準備讓梅釀汽水陪伴我們度過這個夏天。

城市的疫情逐漸趨緩,但仍稍有起伏。最近幾個週末,若是天氣晴朗,玉米都會隨機挑選一個不遠的景點,在不讓我知道目的地的狀況之下,一起出去走走,只能在出發前稍微詢問大概要做怎麼樣的打扮、帶些什麼必需品,很有期待未知禮物的興奮感。雖然不准他看這個日記,但還是要在這裡稱讚一下,畢竟我覺得這是他數一數二浪漫的行徑。

週六的氣象預報顯示天氣晴朗,我們來到目黑站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附屬自然教育園。原本的想像是如台北植物園那般規劃清楚的分區展覽場,沒想到居然是比較偏向原始林地的樣貌,一從門口進入,草木、泥土的氣味立刻撲鼻而來,體感溫度也瞬間下降。雖然身在市中心的平地,但有種彷彿在山林裡健行的感受。

在舒適的溫度裡散步,陽光從樹葉的細縫中撒下

在這裡慢慢散步,繞一整圈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半,訪客不少但不至於密集接觸。水生植物園和池邊也設置了椅子,坐下感受微風從水邊吹來的涼氣,好好休息一下。

如果有朋友說要來東京而有半天的空檔,我應該會推薦這個景點給他。

會與人接觸的地方還是要乖乖戴上口罩的

繞了一圈回到入口,走到旁邊的庭園美術館,買了票進庭園參觀,看到許多家庭在這裡鋪上野餐墊,在墊上或坐或躺,野餐、讀書、睡午覺、和孩子玩樂,看起來十分愜意。直到親眼看到這一幕,才體會到野餐墊如何成為日本家庭必備物品。沒有準備的我們,只好坐在草坪邊的椅子上,一邊上網搜尋喜歡的花色,預備回家後立刻訂購。下次我們也要躺在墊子上讓別人羨慕。滿眼底的綠,涼風吹來,有點懊惱忘記帶上畫本和小說。我們舒舒服服地坐著,忍不住打起瞌睡。

回到車站,簡單添購些生活用品,到樓上的書店走走。店裡的人意外地多,結帳隊伍長長一排還拐了彎,不知為何,非常喜歡在書店裡看到這樣的畫面。晚上早早吃了飯回家休息,然後一起重看了 Vanilla Sky,過了很有約會感的一天。

阿梅日記第三天,妄想德國遊

後面是朋友阿苗,我們家都愛吃朋友

前晚和思妤和貓兔聊到,如果疫情沒有發生,此時我們很有可能已身在歐洲,準備參加貓兔在倫敦的畢業典禮了(結果她自己也沒參加到)。隔天,思妤貼出了台北的藍天,「如果當天出發的話,會從窗外看到這樣的景色」。當晚我們就在共同設立的社團中,貼上各自假想會在旅途中攜帶的零食點心照片,分享彼此背包中的珍藏物。

還決定了要一起妄想,隔天即將去到德國轉換交通工具,所以要在旅程中各自找些當地風味的食物來吃。所以整個下午東奔西跑,在家附近的不同超市找出任何可能帶點德國影子的食材。

我在マルエツ購入了生菜與番茄,在 Ozeki 找到了亨氏芥末、酸黃瓜與德式酸菜絲(看來是間對西方人較友善的地方),在 Aeon 的小超市買了已調理好真空冷藏的日式豚足和輕井澤檸檬香腸(明顯是走投無路下的選擇)。回家之後,因為豬腳已經沒有成為德國仔的希望了,索性將醬油砂糖味醂蔥薑蒜加好加滿,下鍋輕滷成台式口味。

盛好盤,變成這麼一組不倫不類的日台歐料理。不過我覺得好好吃,嗜甜的玉米也說喜歡,雖然裝了滿滿一盤,掃光後的飽足感剛剛好。

已經沒泡沫了的日啤、日本香腸、台式滷豬腳、德國的酸菜們與芥末、薯球、生菜與麵包

更喜歡的是這一天下午穿梭各超市的時光,在日常的煮食 routine 之外,在思考菜單時,有個明確新奇的主題可以聚焦採買,讓人玩心大起,奔波備料也不覺得累了。

現在看到這豬腳還是好想再吃一隻

今天天氣陰,阿梅們的體積開始越縮越小,冰糖也融得越來越快了。底部的阿梅已經半浸泡在糖水之中,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