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日記第一天,及自產自吃的台灣價值

今天的阿梅

一早收到來自台中的包裹,是上週下訂的柴魚麵線包。整整五公斤四十碗的量,雖然抱著和台灣朋友見面時可以分送的想法,但默默覺得麵線控如我,獨力解決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與戶長商量後,決定訂足使運費最划算的量。

從剛來的第一天起,就不斷思念著各種台灣食物,又以各種紅麵線為嚷嚷頻率最高的一項,如今總算是如願以償。

五公斤的麵線!

中午立刻開煮。佈滿柴魚碎與油蔥醬的勾芡湯底搭配老醋的香氣,完整複製熟悉的台灣口味,很佩服能夠將這麼完整的味覺體驗留在真空包裡的功夫,還有不顧麻煩願意寄送國外的店家。到陽台抓點香菜(可能是很多人的不共戴天),幻想著,或許或許下次還可以做些肉羹、滷點大腸放進去…

午餐的麵線,配個蘿蔔絲煎餅

陽台上目前除了小株香菜以外還有新養的羅勒,硬要當成九層塔用在晚餐的三杯雞裡。因為捨不得大手筆使用,我小家子氣地只摘了一點,炒過之後葉子還縮得小小的,想當然耳沒有九層塔那麼台的香氣。不過,這就是自產自吃的,我微小台灣價值的展現!

三杯雞

今天的太陽與昨天一樣耀眼,是洗衣曬衣的好天氣。阿梅也在陰暗的角落,為了變得美味而努力著。冰糖慢慢融化,瓶底已經開始有液體流動,瓶身也出現了點點水滴狀的糖。下午的工作中重新被提醒到,如果能讓每天的生活中都有些來自自己的產出,而不是單方面地接收資訊,應該會讓日常更加活絡吧。所以我來寫日記了。明天也要繼續加油喔。

梅雨季的阿梅日記(第零天)

阿梅的第零天

最近關東進入了梅雨期,整個週末雨間間斷斷地下。我們關在家中哪兒也沒去,經過前陣子的自肅,長時間在家已經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三餐也都是使用早已備好的食材,安穩舒服地度過。

到了週一突然天氣大好,振作起來收拾家裡準備去買菜。就在出門前,每週固定送來的食材箱正好抵達,一個月前預定的梅釀初學組合也翩然來到。在梅雨季前期,使用青梅來做點可保存的飲料,是日本許多家庭會做的「梅仕事」,我所訂購的組合是由梅子本人、冰糖,以及容量恰好的保存罐構成的套組,當時另有數量限定的燒酌組合沒有搶到,想著做些梅釀套氣泡水喝,應該會更適合夏天。梅酒就留著作為未來進階的挑戰吧。

主婦一買完菜回家就興奮地著手於釀梅大業,組合所附的說明書上有完整清楚的步驟提示:首先將罐子洗淨,用沸水燙過消毒後自然風乾;接著用流動的水仔細清洗梅子、擦乾,再把蒂頭用竹籤輕輕剔去。再將處理好的梅子與冰糖交互放入瓶中,密封後放置在陰涼處,就完成了!

其中見到有顆受傷的梅子,洗完我就直接吃了,才吃了一口臉就皺在一起,超-級-酸----希望之後你們跟冰糖在一起之後會變得很厲害。

一直以來很嚮往與季節一同呼吸生活的文化,在這麼艱難的時刻,用養兩朵紫陽花、一盆薰衣草,以及初識的梅仕事來做為入門,帶著好奇的眼光,練習在他鄉的正念與接納生活。

好像只是搬到外縣市而已

正式搬來的日子進入第四週。

初來乍到正是疫情蔓延時,為了避開人群密集的車廂,只能用走路的方式來認識環境。又不是那麼耐走的人,因此腳步範圍不過就是一個電車站前後,最常去的就是每天報到的超市,再來就是不遠處的大型公園了。

需用到的會話量不多,大抵就是「不好意思」、「謝謝」和「不需要購物袋」之類,獨自在家時也都聽些台灣人的垃圾話 podcast,因此還沒有感受到很明顯的溝通障礙,常有只是搬到外縣市而已的錯覺。但在超市裡冰庫怎麼都找不到羊肉爐和蛋餅皮的事實,常讓我醒來,要再吃到巷口的客家菜包,是件要花上近萬元和整天交通的奢侈願望了。

來了以後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是做菜,也把最多費用在添購廚房用具上。來了以後,外食次數不超過五次是帶來成就感的 KPI;顧及均衡的飲食,也是有在好好照顧自己的證據。

Image for post
拍照傳回家,證明有乖乖吃飯

另一件令人倍感滋養的,是蘇在出發前發起了幫我加油打氣的活動(綠色人好難得有這種舉動!),總共集結了二十多部長長短短的影片,原本做成 QR code 小卡要讓我帶來,因為疫情關係改為遠端傳送,一天一部,就這樣又笑又淚地看完了。還記得當時每看完一部,都獲得了滿滿做家事的能量。

Image for post
拍影片給我的大家

生活漸趨穩定,疫情仍在擴散,未來可能還是得持續著隔離時光好些日子,慢下來的時間重拾讀書畫畫習慣,幫自己找了兩位線上語言交換,也在這兒提筆練習寫字。我們已經扛了米、囤一小櫃的調理包,也開始嘗試每週寄送的蔬果箱服務。接下來也要(盡可能)健健康康地過著小小的日子。

移居前日記 #3 很黃很暴力

12/09 和姑姑在一起就有很多好玩的事可以做。

好久不見姑姑,在這趟出發前知道她也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到東京,就也約了見面。早上我們在東大赤門前見面,打聲招呼之後姑爹就去開會了,今天會和姑姑在一起一整天。第一次來到這裡,正好是景色最美的時節,東大的銀杏正黃正暴力。(一年後追記:因為疫情的關係,2020 年的秋天東大已經完全不開放非校園相關人士進入了)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路邊遇到的超扯🍁紅葉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幸好姑姑愛拍照,開心可以被動擁有一些個人照(天兒,我的鞋子真好看)

在這拍照消磨了不少時間,接著前往校內的咖啡廳「厨菓子くろぎ」,位於本鄉校區裡,隈研吾設計的建築內。

Image for post
我們各點了一套和菓子セット,店內看其他人都點挫冰(認真嗎這個氣溫?)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接著姑姑說想到歌舞伎座看看,我們就搭著丸ノ内線來到銀座。

今天下午的劇碼是阿古屋,剛巧是由大師坂東玉三郎主演,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他的鷺娘藤娘印象深刻,是目前女形代表人物,年屆七十仍能生動演出少女的嬌俏姿態,是進入國寶殿堂的厲害人物。

於是屁顛屁顛地跟著姑姑買了一幕見席的票入場。現場的演出實在是太棒了,或許是在更能專心的狀態下,帶著感情細細品味,和在所有間接的媒體上欣賞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數十年的淬煉都表現在細緻的演出中,強烈感受到什麼是精準與累積。這一幕劇中,除了欣賞主角的動作舞俑以外,還有三種樂器的現場演奏,站一個多小時也超級甘願的。日幣只要一千五百元實在是太超值了,以後一定要記得帶望遠鏡進場!

坂東阿伯的身段真的好美好艷麗,一邊看戲的時候,都忍不住一起核心出力控制頸子和肩膀的弧度⋯⋯

出來之後有整個人煥然一新之感,一部分可能也是手機關機帶來的全神貫注,是很舒服很豐富的體驗,感謝姑姑帶我來玩~她明天還要帶朋友來看白雪姬,超拼的。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今天正好是坂東阿古屋,實在是太太太幸運了
Image for post

接著我們去吃了好好吃的麵包店(詞窮),前往御茶ノ水站幫堂弟找 bass 弦和導線之後分別。前往公司接玉米的路上走走停停,順道去 niko and… 看看家具(玉米表示,and 後面沒有加名詞,Sheldon 會瘋掉吧)、晚餐吃了公司對面莫名重口味的中華料理。

這一天的感官體驗實在是太豐富了,幸福感充滿(合十)。明天要好好在家收拾行李和處理文件。Q_Q

移居前日記 #2 魯蛇之家

雖然是移居前的筆記,但是一點有用的資訊都沒有,之我流日記。

因為目前暫居的小房間沒有免治馬桶,故笑稱為魯蛇之家。都來到了水洗屁屁的國度,還沒有辦法享有基本洗屁人權,真的好魯好魯呀。

12/05 我們去看房

成員:帥氣風衣房仲大叔(英語めっちゃうまい!)、代辦小姐、魯蛇夫婦

總共去了四個點的六個房間,出發前房仲先生把每個點的細節和地理位置都先列出來讓我們篩選,當天把資料印好提供我們一人一份,直接對照著看非常清楚,喜歡這些丁金的部份。

Image for post

六個點看下來的結果就是在那邊哀嚎,因為每一間都很不錯,有夠難抉擇。奢侈的煩惱。

Image for post

(這是參觀的第一間,想要它的烤魚箱和淺色地板)

Image for post

(這是最終我們選定的屋子,直接拍照傳給朋友說你以後睡這裡)

決定好之後,由房仲協助向屋主提出申請,接著聽說是會有一連串的身家調查,對外國人的審核似乎又會再嚴格一點。幸好有代辦幫忙啊否則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度過這一切(合十)

接下來就耐心等候吧,希望一切順利。

看完屋子一個放鬆,決定在附近晃晃看一下生活機能。駒澤大前幾天剛來過,食物超市都能滿足基本需求,還有一間很夠用的 uniqlo。接著散步去傳說中的三軒茶屋,玉米一直很想讓我見識一下西友超市樓下厲害的菜菜。

讚嘆完西友的厲害之後,買了兩盒泡麵(UFO 的醬拌麵不好吃啊)、Lawson 的台灣風味雞排(我也覺得還好),前往 J 好幾年前就推薦過的 afuri,我點的是辛口的沾麵。

Image for post

現拉的 Santory premium malt’s 跟這個酸酸沾麵真的好搭!麵吃完的スープ割り也是好好喝哦,重點是請店員給湯的時候,瞬間覺得自己點餐技巧進階了(水餃哼歌)

12/06

氣溫下降了,躲在家的一天。中午吃了很難吃的 UFO 麵,洗衣吸地收收東西,畫一下委託的插圖。

晚上吃車站內的厲害蕎麥(站內有兩間蕎麥麵店,我們稱品項較多的為「厲害蕎麥」,另一間是「沒那麼厲害蕎麥」)。

Image for post

ねぎとろ丼セット,蕎麥我還是比較喜歡冷的

這幾天如果沒特別去吃什麼好料,大概就是なか卯和沒那麼厲害蕎麥(每次說出口還是覺得很失禮啊)這兩間在輪流。

12/07 韓式烤肉

中午吃完飯陪玉米到代代木大郵局領不在掛號,途中經過潺潺小溪公園(せせらぎ公園,名字犯規!),入口處往左看是這樣子的:

Image for post

往右看是這樣子的:

Image for post

雖然氣溫低,但是散步個半小時體溫高起來以後,看到這樣的風景還是蠻舒服的。

晚上跟玉米的學姊碰面,她帶我們去吃赤坂一間入口很難找的韓國烤肉。台灣沒見過這種烤盤和大塊肉,聽覺和視覺都滿震撼的,包生菜真的好好吃~~~~~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肉在燒凹凹凹~~~

難得和朋友一起可以吃些自己不會來的店真是不錯的經驗。經過赤坂的街上也看到非常多中台韓料理屋,還有巧福和小肥羊,好像是值得再來研究看看的街道。帶著滿身肉味回家非常滿足。

12/08 下北沢太恐怖了

太陽出來了天氣大好,氣溫也回暖一點點,散步兩站去下北澤晃晃。

Image for post

找午餐時,發現每間湯咖哩的店全都大排長龍,最後選擇了一間家庭定食小店,也很好吃,點了一份馬鈴薯咖哩和一份薑燒豬肉。

Image for post

吃完飯原本只是要去試穿鞋子(打算在網路上買),結果就開始了失控的一切……反正最後的結果是,先生表示要到明年年終才可以再來。

古著店太可怕了,我們逃著離開。生活和旅遊畢竟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還是要先省吃儉用才行啊。Q_Q 拜拜下北澤。

Image for post

回家路上看到的可愛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