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分類

我將蘿蔔糕退冰,在烤盤上鋪了油,開始煎。翻面的時候錯過最佳時機,糕體就這麼散了。此時多希望擁有早餐店阿姨的眼與手,和那對可翻可切,揮舞時鏗鏘有聲,彷彿已融為身體一部分的鐵鏟。以前若上早餐店,總靠著這些聲響把我喚醒。這一煎,再煎出鄉愁。

蘿蔔糕是上週從遠方的中華物產店馱回來的,袋裡還有三罐黑松沙士一罐仙草蜜。大約是一個月前,我們開始放下忌憚,坐上電車前往周邊各地。物產店一直在我的清單上,想去,又有莫名抗拒。中秋那天,準備了一桌烤肉,和家人邊視訊邊烤,和他們抱怨我訂的蛋黃酥居然還沒出貨,看看家裡的小狗。掛斷後一一傳不知所以的訊息給阿姨、朋友、妹妹。隔天終於忍不住拉了先生去到遙遠的池袋。想家的時候,口舌需要有所依歸。

隔離期間什麼都沒見到,在家躲著,有充足的精神可以花在想念過去的一切,固執地認為移動到此地就是自身能對改變做出最大的妥協。後疫時期開始出門,體會到人有個毛病就是,在新地方見識到任何東西,都忍不住要跟過去熟悉的物事比較。

比較就比較,起碼是帶著比較大的心走出門了。超市、超商、書店、二手書店、另一間超市、百元商店、公園、附近森田家門口的貓、小路轉角的販賣機、剛落成的建案,自此都要成為我新地圖上的座標了。

地方總是要慢慢熟悉的,像新皮鞋終究會在腳底漸漸柔軟,一陣雨後,土地上的腳印開出花來。

發佈日期: 分類

想成為有餘裕的人

「我想成為有餘裕的人」,是不知道已重複了多少年的生日願望。

昨天跟朋友一起看我們新發現的日本在台主婦 youtuber,再次深深體會到有餘裕之美,順應節氣生活的習慣,與古城台南的風景十分相襯(暗自猜想她不是東京人)。我們一致認同,時間空間的留白只是她令人感覺舒服的一部分,但更多像是來自恰好的緊繃,自然如核心肌群的發力,清楚知道思想與身體各處該擺放的位置。

餘裕是多向度的,即使擁有大把可以花用的時間,若像我一樣意志力鬆弛,也還是呈現出散漫、無所依,總是顯得侷促小氣。

像窗外陽光斜斜射進來,透過玻璃杯,在溫潤木桌上映出亮晃晃倒影;像細心地將蔬菜在板上切成相近的大小,先仔細排進盤裡再下鍋;像所有家中的平面,都沒有雜物或塵埃的堆疊。餘裕是優雅,是溫柔而堅定,溫柔地丈量著人時物,堅定地拒絕所有非必要。有道理的話要由有餘裕的人來說才算是正能量,否則是不忍視。

為了能夠有效地為自己打氣、繼續許願也鍛鍊,「成為有餘裕的人」。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我的 6 吋 mooink

2017 年中,讀墨平台宣布要推出自家製的六吋閱讀器募資活動,看到這個消息時,馬上決定加入預購。在那之前,我用 iPad 讀亞馬遜等平台上買的書,用 iPhone SE 在通勤的路上讀完過程乙本。

不得不說,這是最棒的決定之一,從此以後不再需要猶豫出遠門時要帶哪幾本書(誰太厚?薄的書夠讀嗎?有下冊的話怎麼辦,要帶嗎?)因為看重的是它的便攜性,不用來讀 pdf 或漫畫,六吋的大小非常剛好,也不太有往更大尺寸升級的需求。在那之後,我只多買過一台 kindle paperwhite,是送給爸爸的禮物(他也是喜歡到經常帶著走來走去)。

雖然會去借北市圖、偶爾也買其他家的電子書,也想過要換台據說翻頁速度更快的 Kobo,但因為自己大多數的書籍都是購自讀墨平台,又很欣賞他們對提昇閱讀體驗而作的努力、和對社群經營的用心。因此在它壽終正寢之前,還不打算多購入其他機器。不過看著大家各自評比新的機種,偶爾跟朋友借來摸摸看,也是蠻新奇的。

畢竟是第一代產品,多少有些讓使用者詬病的地方,像是讀取速度慢、螢幕脆弱等問題。前者已經很習慣也不以為意了,但螢幕脆弱這件事確實讓我苦惱了一陣子。大概是使用一年後左右的時間,某次螢幕在我整理物品時被誤放的箱子給壓死了,聯絡客服後,補了兩千元維修費。再拿到手時感覺應是換了新機,還附上了一枚原廠贈送的保護套。雖然還是花了一筆錢,但覺得處理方式還算是有誠意的。

不過因為保護套的外型我實在不是很愛,但又再也不敢「裸機」。於是訂了一塊喜歡的帆布,等待它坐飛機來,再請 P 幫忙車成保護套。接著,把閱讀器的螢幕換成寫著聯絡方式的自製圖,像 moleskine 一樣,希望若有一天不幸遺失了,撿到的人有足夠的浪漫來歸還於我。

朋友車的布套加上自己畫的封面,與滿是個人口味的書櫃,讓這台閱讀器在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仍然熱愛手指翻過書頁的實感,還是喜歡欣賞各種彩色書封的印刷與材質,還有紙的厚度與氣味,但電子書對我而言也已經是難以取代的必需品了。來到海外生活的現在,閱讀器更是讓我與繁體中文書市保有聯繫的寶物,(多數時候)能夠在第一時間與在台灣的朋友讀著一樣的書,真的很幸福。

最近在中文電子書閱讀器臉書討論區被封存了以後,朋友介紹加入了讀墨的社團,此時正值購書平台八週年慶,人們討論舉辦的閱讀馬拉松和各式折扣。裡面歡欣熱鬧的氣氛讓人不自覺跟著嗨起來,回留言啊按個哈哈大笑或愛心啊之類的,也發了第一篇分享文,想著正好趁這興頭記錄一下我與這位三年老夥伴間的親密關係。

(追記:十月我預購了明年出貨的淡彩六吋小白。以及在十一月的時候,因為 podcast 節目中這些那些的原因,讀墨主動提供了一台十吋 mooink pro 作為公關品,超、級、開、心,此後在家躺床都是用橫式雙欄看小說,出門時繼續帶六吋小黑。)

發佈日期: 分類

樂園的天空

白露時節,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我們趁著東京疫情緩和的時候去了迪士尼海洋樂園。

JR 新木場站,月台上看到的天空

這天晴朗而清澈,雖然相較於盛夏時,太陽已經有所收斂,但仍然刺眼毒辣。要去睽違了二十年的樂園,抱著一顆遠足般興奮的心情,踏上電車,前往目的地。

經常會被誤會是去環球影城的地球,這麼空曠的入口應該很難得看見

這可能會是有生以來見過最空曠的樂園。為了防止感染傳佈,樂園採取的措施有:限制入園人數,因此我們需要提前預約購票;減少密集接觸機會,因此部分大型設施暫停營運、取消快速通關制度、設施座位減少、鼓勵使用無現金交易、控制進入商品店的遊客密度,為了保持遊客間距離時規劃了足夠長卻蜿蜒的動線,以致於我們某次以為自己在排 A 設施,但實際上卻是排半個園區外的 B 設施。另外還有隨處可見,指揮路線並帶著消毒噴瓶的工作人員們。

這一天,七十二候將走至白露的次候「鶺鴒鳴(せきれいなく)」,鶺鴒是一種常見於稻作秋收時分的長尾小型鳥類,會一邊飛行,一邊隨著振翅發出規律的鳴叫聲,我在某年小琉球旅行中初次認識了這種鳥兒,此後回到北部也經常發現牠們的身影。這天恰好也遇見了兩隻在地上蹦跳的白鶺鴒,還偷偷尾隨牠們,期待能被帶去某個祕密的聚會。

白鶺鴒,圖片來源:興安生態解說資源網

回到天空,雖然這天的雲千變萬化,但每按下快門,它們都像是專為當下場面而設計出的背景,美得像是直接用電腦繪圖畫在天幕上的(咦,我覺得這件事情迪士尼好像可以做得到)。

例如,富麗的阿拉伯宮殿理當配上如此有份量的雲(還有那些飛過的鳥!)

而在天光較暗時,類似的濃積雲又與古堡造型極為合襯,壯闊中帶著一絲詭譎:

古堡內據說是這裡最恐怖刺激的設施

慢慢散步,來到一片看得見遠方歐洲小鎮風情建築與淡淡雲彩的斜坡:

照片中的女孩戴著維尼的耳朵。這裡的遊客大約有八成左右的人都長有角色的耳朵(我當然也有)。散場後總結觀察發現,大約是以 JR 舞濱站,迪士尼渡假村所在地點為始,似乎有個隱藏的結界。進入這個結界後,人們開始長出獸耳,慢慢變得熱情有禮、總是面帶微笑,不再拘謹和冷漠,願意主動和路邊的人揮手致意。回程時,人們戴著耳朵上車,在駛離的電車上變回原形。只是一站的光景,就已完全見不到那些奇幻的影子了。

這是另一件讓我感受到樂園神奇的地方,會不會,天空就是從這裡開始畫的?

黃昏時分,我們人在象徵未來的「發現港」,天空的顏色正好與燈光相互呼應:

這裡是類似碰碰船的設施
被燈光映照著的天與(假)海

晚上,園內的廣播告知了由於天候因素取消煙火施放的行程。雖然體感天氣仍好,判斷取消原因不得而知,但已經對整天的晴朗十分感激了(而且顯然是沒有什麼天幕的,我要收回上面那個白痴問題)。回家後的半夜雨聲滴答,隔天整日烏雲密布,我們慶幸早已訂好票的日子居然天選般地如此適合出遊,所有的疲勞也就一掃而空了。

以上,是為東京迪士尼海洋樂園的一日遊記(這樣也算嗎?)想將這麼美麗的天空分享給讀到這裡的你。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我的 Traveler’s Notebooks

曾經擁有的四本 TN 封皮

前幾天在站內閒逛的時候,被站友某篇文章的首頁圖給吸住了眼睛,是我曾經瘋狂著迷的 Traveler’s Notebook 手帳本(以下簡稱 TN )!跟作者差不多一樣的路徑,在接觸鋼筆之後也認識了這個以紙聞名的品牌,進而愛上了這皮製的質感,既優雅,又有那種彷彿可以帶它到所有地方而不用擔心輕易毀損的粗獷感,皮面還能隨著使用者的習慣和手部油脂生出屬於自己的痕跡和養出不同的手感,真的很迷人。功能上,可以隨心所欲組合不同內頁這一點,也很符合我想將各種訊息彙總在同一本中的需求。

還記得在研究生時代就默默關注起這本手帳,但因為不是那種學生能輕易入手的價格,觀望了一兩年,在畢業開始工作以後,才購入我的第一本棕色封皮 TN。記得當初內頁使用的是一週兩頁的格式,右邊的空白可以記錄隨機發生的大小事件,很喜歡這樣的配置。

第一本棕色 TN,當年好認真啊,還建立了 instagram 帳號貼這些圖

後來因為工作的業務漸漸多元而複雜,想要一本記錄雜項與心得的小冊子放在身邊,就委託了正好在東京的朋友幫忙購入了成田機場限定 passport size 版本。大小正好可以放入工作服的口袋,且因為封面有一定的厚度,不需要任何東西墊在下面也很好寫,適合各種工作情境。

第二本黑色 passport TN,皮面上的字樣也讓人在困難工作中對旅行有些盼望

這本小冊子陪伴了我在工作上的各種時光,離職之後因為一直放在抽屜深處,後來轉送給一位經常有機會使用到的朋友。

其實我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個記錄控,因為注意力很差的關係,經常需要使用這些書寫輔具來幫助自己保持在軌道上,因此對於文具非常容易著迷。某年過年前在家裡整理舊物時拍下了這張照片:

從高中到研究所,我曾使用過的「本奔」們

擁有了 TN 以後,甚至去參加了台灣社群的實體活動(對於不太喜歡社交的我來說是件非常非常難得的事情),現場參與了 TN 疊疊樂,景象也是十分地療癒。

記得是 2015 年六月,參與 TN 社群的活動,邀請了香港 LOG-ON 主理人 Patrick 來跟大家分享

後來再購入的兩本藍皮與綠皮,都是因為本著對這個品牌的愛,還有限定二字才衝動購入的……關於這點我已經反省了很久。但為了寫這篇文章回顧了過去的照片,發現都曾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裡,非常倚賴它們、也用心地認真地使用過、熱愛過,因此也不算是白買了。重新找回這些證明,很感謝當初喜歡拍這些有的沒的的自己。以下多圖攻擊。

2015 年的包包裡有什麼,有棕皮喔
2016 年,一起去了小琉球

2016 這年是 TN 上市的十周年,它們很邪惡地出了幾款迷你 TN 鐵盒組,因為實在是太可愛了,我也幫我朋友買了一組……

這是我朋友 Elsa
內頁是真的可以寫的……

在接觸簡單生活的幾年後,回頭看到這些爆買還是感到不可思議。但擁有 TN、勤奮書寫這件事情確實在當時帶來許多快樂。

在禁止攝影的展覽裡,快速記下喜歡東西的樣子
2017 年包包裡有什麼,是藍皮喔
2017,很認真地在一年之初規劃使用方式
以及這是 2018 年當時年初的手帳會議

橄欖綠這本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它就在靜靜地待在旁邊。這一年左右,靜靜坐下來寫手帳的機會少了許多,而感謝那篇文章的提醒,想要把這個習慣再一次找回來。

藉由這個契機,我翻看過去的照片,想起過去與這些周身物品互動的回憶,讓人再一次感到與它們之間的羈絆,憐惜與愛情也就重新升起,因為更加珍視這段特別的關係而慎重對待它們。我為這篇文章新增的標籤是「為物品作傳」,若有機會發展成系列文章,想要一一檢視對我而言重要卻已因習以為常而被忽略的生活夥伴。過去的消費習慣已無法追悔,但卻可以透過珍惜所有,思考當下與未來真正需求,由內而外地調節購物、持有前的那股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