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週年!

九週年的禮物要了一小盆橄欖樹,作為在家養綠的第一步。最近因為想好好搞一搞家裡和生活的關係,花時間把欣賞的生活型建築家 youtuber 的影片從頭看了一遍,除了那些暫時無法採購進來的什物和奶油色的扁臉貓以外,最受那幾盆家裡的綠綠和燈飾給吸引了。

許一個小小的願望,十年後的家,要像他們一樣簡潔但渋い。

九週年的這一天心情是滿足的,也可說是這一年多來除了很少出門以外倒也沒什麼感到難受的時刻(有的話似乎也都忘光了),多數時候都是處在這種滿足的狀態,生活的基調如此平和,可以專心說話的時候,會特別感謝此時在身邊的一切。

未來也請多指教了!

在家附近找到朋友火鍋店 

其實也沒有很附近,也需要走個二十分鐘。今天的氣溫接近三十度,走起來也是頗辛苦。朋友火鍋店的意思是口味和菜色都不錯(柚子胡椒湯底和薬味的碎芹菜尤其讓人驚艷),價格中等不算太貴,是不想動腦又想吃些菜啊肉啊的時候會想去的地方。

昨晚看了 Seaspiracy 之後一直有不太舒服的感覺,原本猜測大概是最後一段獵鯨人的地方讓心情振幅太大,不過仔細想想之後發現原因頗複雜。我在噗浪上回應呂米的時候這樣說:
「我覺得影片裡為了站穩自己的立場,對那些(立場和他有出入的)環保團體的解釋剪輯得很有惡意,把對方打成完全向金錢與權力靠攏的軟膝蓋,雖然這應該都是為了大聲宣揚他心中的理想和正義,但這讓我很不自在。看片時很欣賞他的行動力和嘗試,但某些時候我看著他的憤慨,發現自己出現的是「果然是個年輕人」這種倚老賣老的想法,忍不住覺得他多少被製作人給操弄了。看完跟玉米討論之後他覺得這部塞了太多議題,沒法講清楚的部分反而讓它令人信任的程度越來越下降。最後獵鯨人的部分我的情緒真的有被煽動到很不舒服。

看完這片我還是會認真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也想開始減少吃魚吃肉,但那都是因為 Sylvia Earle 的態度讓我感動的關係。」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部片值得一看,但如果是一邊有自己的想法一邊看會更好,否則可能會像我一樣先被恐慌感給淹沒。

吃完朋友火鍋店之後我們去公園裡睡午覺耍廢,這大概是這幾個月養成的新習慣,每當天氣好的週末在家吃完午餐想睡覺時,就會帶著墊子、飲料和電子書,有時候還有吃剩的點心,直接到公園裡躺著。也就是因為這樣,才覺得綠地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住居環境。

夏天真的到了,今天看到更多鳥和蟲,初夏的花開了,樹木也開始散發出不同氣味。今天雖然也很睏但我沒睡,主要都是在玩螞蟻和畫畫(為了他想要發行的虛擬幣)。

玉米買了新鏡頭之後我獲得很多還不錯的肖像照,可喜可賀!

黃金週看房

在沒有終點的在宅勤務下,由於我們還是想要有各自獨立的工作空間,所以黃金週期間花了幾天在看房,期望找個房間多一點的家。不過連續看了幾間之後,發現預算內的房子環境都不如預期。正打算將需求降級再開給房仲時,才突然發現現在住的小窩,除了空間較小以外,其他的條件都非常好:離車站和綠地都近(去了某間房所在地的附近小小綠地之後,才發現離家近的大型綠地有多奢侈),有多間超市可以選擇,要去熱鬧點的地方徒步也能到。空間小歸小,但我們的物品也不多,不致於感到逼仄。要解決的大概就只有工作空間的問題。

所以我從當做工作桌的大餐桌撤出,將外頭的空間完全留給他,把所有私人物品都拿進房間內小書桌周邊。集中在一起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雜物有多少!也發現先前兩邊都各放一點的作法反而麻煩。原先我把小桌放在房內的大窗邊圖個自然光,但如此一來我們兩個的工作空間只隔著薄薄的一道牆,還是常有互相干擾的感覺,因此我把小書桌也從靠客廳的一側移往另一個角落。反正把檯燈也拿進來了,採光不是什麼大問題。

移了桌子之後便是床,現在床就位在大窗邊,每天能被自然光照醒。我們還在適應中,但並不討厭。重新思考和擺放家具還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並不是那種非常用心在過生活的人,找房的過程中心裡總是刺刺的,一直有沒把現在家裡照顧好的感受,要是能多花點心思,就也不太會特別期待新環境帶來的刺激(尤其是看的房子都不怎麼樣的時候)。啊前幾天去看的最後一間,就在離我們家不遠處,是心目中接近滿分的房子,也是這麼多間以來的唯一一間讓我願意想像在裡頭的新生活的地方。不過因為剛建成所以屋內的甲醛味道還是十分濃重,看來沒個三五月是散不去的,終究是放棄了全新廚具超大陽台和窗外那棵大櫻花樹,一百萬個惋惜。

快速刷刷刷

雖然延遲更新是預期中的事情,但沒想到居然可以這麼閒還拖這麼久

以下快速照片日記/週記/季記……

我在新朋友欣芸的推坑下買了賞鳥用望遠鏡,從此出門不管去哪都要帶

直接買別人研究好的型號真的很方便,用零用錢捏著買下來,非常讓人滿意!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只是脖子變得容易痠,但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無防備的蓬鬆鳥球真的很幸福

二月下旬去了埼玉二日,只看景點名稱的話真的很像小學生行程

第一天:嚕嚕米公園,第二天:龍貓之森

住宿在西武遊園地附近的溫泉旅館,隔天早上在餐廳吃飯時,大叔還指著遠方的富士山說「今天看得到喔!」

トトロの森,據說是龍貓的靈感來源地,後來有一群環境保育者成立了「龍貓故鄉基金會」,藉由捐款集資,一塊一塊買下了所澤狹山丘陵的土地,到目前已經編號到 55 了,好了不起。

龍貓之森延著山路走,可以抵達狹山湖水庫,有非常多的水鳥和鴨子!

二月底的某天走路去用賀砧公園野餐,野餐墊應該可以算去年買到最喜歡的好物 top 10!

用ふるさと納税買了越後姬,非常美又很好吃,酸甜平衡口感綿密!

快滿開前有天自己走去千鳥ヶ淵

公園裡的雕像,走近了才發現頭上的鳥都是真的,氣死 XD

玉米生日那天,由我規劃的首都圈櫻花二日遊,來看我拍的臨老入花叢(油菜花蠻臭的)

第一日第一點:埼玉縣熊谷櫻堤

第一日第二個點:鴻巢公園(非常推薦)

第二天從大宮直接殺到神奈川的鎌倉,去了建長寺和鶴岡八幡宮

以上,是為二三月小記!

二月讀了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料到會成為一個奈斯博月。

書櫃裡還有好多新書,但跑馬拉松時就是需要能讓人讀到欲罷不能,不知時光流逝的材料,所以把放了一陣子的《刀》翻出來。

《刀》是哈利系列的最新作,去年年中才出了中文版。就在要打開來前不久在社團裡被爆雷,氣死我。原本以為自己是不太在意爆雷的人,有時還會偷翻到後面看劇情。但那人就在公開討論區裡不加防雷空間,直接說出重要劇情這件事讓我很難忍受。也可能是年紀到了對白目的人容易不順眼,當下就封鎖了那人也退出社團追蹤(對就是這麼氣)。

這個月也開始試著用手寫的方式記錄心得。記錄本小小的,空間有限所以不需要寫太多,心情上沒有什麼太多壓力,因為讀了 instagram 的那本書,也重拾拍照上傳的心情。以下是二月完讀了的書們,依然是很自我中心的讀後感記錄。

1. 李娟《我的阿勒泰》★★★★★
第一次讀李娟是那篇很有名的「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再來就是李靜宜寫東美出版她集子的介紹。喜歡她筆下的風雨雪,還有戈壁、森林、哈薩克人的彈唱會這些從來沒機會接觸過的物事,一邊讀著一邊上網看可可托海被雪鋪滿的照片。
科幻和推理小說能任由想像力飛馳,但也非常喜歡這種我手寫我見、我聞、我思的寫實散文,今後也會想要收齊其他作品。讀到後來突然想到這是十五年前的新疆啊,這些年來書裡這些開朗單純的人們都還好嗎?(雖然阿勒泰人口組成上是哈薩克人較多的區域)
延伸閱讀:自從我媽從台灣旅遊回來

2. 尤奈斯博《刀》★★★★★
哈利系列不知道第幾集,這套就是很適合拍成好萊塢的那種劇情,可是又不會讓人覺得俗不可耐(馬修就是拍成電影會很無聊那種)。但我必須說唯一一部被拍成電影的《雪人》卻是有點令人失望作品,明明有 Charlotte Gainsbourg,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呢?前面的集數都是當時圖書館還可以借電子版的時候看完,每次都像這樣一口氣停不下來,就算前面細節都忘光還是可以接得起來。這集架構很龐大,喜歡那些藏在各處的小型敘述性詭計,所以收線的時候非常爽快(雖然這本虐到不行)。覺得這本才真的要叫做《別相信任何人》吧!

3. 瀟湘神《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
從《筷》那本接力書裡認識了瀟湘神,他寫的那篇是我最全書裡面喜歡的,所以在宅的推薦之下接著買了這本來看。中段提到各地民間妖怪傳說的考證,這種嘗試讓人想起京極堂,但又探討到了更多一層的民族與國家的身分認同,是殖民國家專屬的複雜心理經驗。有點意外我會喜歡這樣的結局,讓整個故事的定調在科幻跟寫實的邊緣徘徊,但總比硬要拗出合理解釋的結局理想多了。

4. 克莉絲蒂《史岱爾莊謀殺案》★★★★

5. 史蒂夫.卡瓦納《不能贏的辯護》★★☆
這是社團裡面大推的艾迪弗林系列,但法庭和黑幫故事都剛好不是我的菜……情節很精采沒有錯,但我數度放空恍神只是翻頁,還要一直回頭,也不斷有好像沒有很想知道結局會怎樣的無關感。讀完之後慶幸的兩件事有 1. 不是花自己錢買的 2. 沒有一次收全套。我要把扣打都拿來買尤奈斯博。

6. 莎拉.弗埃爾《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我覺得很好看欸,像讀歷史故事一樣很順暢讀完了。扣除掉商業手段和產品政策角力這些打打殺殺的陳述之外,讀的過程中不斷想起開始玩 instagram 的初期,那時不被數字控制,不特意修圖只是純粹記錄,套套濾鏡就開心的樂趣。
雖然明顯是有個立場寫出的視角,讀這些故事時其實很認同 instagram 創辦人一開始的設計初衷,也很懷念當初單純的功能與介面(還有舊的 logo 明明就好看很多)。對比到現在自己在發文時,可能需要為了經營什麼而做出鋪墊和矯飾,我對這件事其實一直都是有自覺而且頗感掙扎的。那,知道了以後自己的行為會做出什麼變化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再發酵一下下。
我在讀這本書時另外一個醍醐味是把手機放在旁邊,提到某人在某時發生了某事時,打開 instagram 找到他當時的照片對比著看,很有意思,同時也發現,instagram 就是這樣才好玩啊。然後覺得比較可惜一點點的是對於 instagram 影響大眾心理狀態的描述比較點到為止,希望可以很快讀到更多針對社群網站影響心理健康的報導類書籍。

7. 唐娜.懷特《懶惰主婦持家術》★★
前面聊習慣,後面聊減法生活。不管哪個主題我都可以分別列出更喜歡的三本以上的書。作者想展現的幽默翻譯成中文的感覺味道就不太對了,最後痛苦到用翻的把它快速翻完。如果是紙本書的話絕對不會入手,就是不適合我。唯一對我有幫助的地方是讓我腦波很弱的去洗了碗(後記:這個洗碗習慣居然已經持續三週以上了,神奇)。

8. 尤奈斯博《獵頭遊戲》★★★
是奈斯博在哈利以外的獨立長篇作品,以一個職業是獵頭兼任偷仔的男子為主角。對獵頭這工作有一點點的認識,所以主觀感覺故事的背景很日常,但是情節很有鐵血動作片風格,鐵血程度強烈到快可以用魔幻來形容,有點不知道要如何評價。書的介紹說這是黑色幽默風格,只能說我感受不太到幽默的部份,還是比較喜歡哈利系列。

9. 10. 11. 尤奈斯博《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魔鬼的法則》
★★★★★
奈斯博的奧斯陸三部曲,被系列外作品雷到所以跑回來直接一口氣重讀完,都給五星。實在是很喜歡哈利這套的分鏡和人物描寫,後續的重要角色一個個接著登場了,因為奈斯博實在太會虐主角和讀者,一想到他們後面的遭遇,心情就有點兒複雜,但還是很好看到想哭。這系列推理的成份算有但不多,通常要收線了才能看清全貌,劇情的推演轉折,和藏在人物描述裡的小小線索都是讀起來令人享受的地方,推薦給對犯罪/警探小說有興趣的人。

12. 荒川弘《百姓貴族一》★★★★★
這是漫畫。描述牛媽在成為全職漫畫家之前的北海道農業生活,喜歡銀之匙的人應該也會很喜歡這套書。我覺得牛媽是一位非常誠懇的創作者,這也可能跟她早年務農,和土地與各種生物培養出來眼光很有關係。昨天看到牛牛養大或成為廢牛後要送去肉品處理場時含著淚水的劇情,嗚我心臟被重擊,但牛牛還是很美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