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的天空

白露時節,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我們趁著東京疫情緩和的時候去了迪士尼海洋樂園。

JR 新木場站,月台上看到的天空

這天晴朗而清澈,雖然相較於盛夏時,太陽已經有所收斂,但仍然刺眼毒辣。要去睽違了二十年的樂園,抱著一顆遠足般興奮的心情,踏上電車,前往目的地。

經常會被誤會是去環球影城的地球,這麼空曠的入口應該很難得看見

這可能會是有生以來見過最空曠的樂園。為了防止感染傳佈,樂園採取的措施有:限制入園人數,因此我們需要提前預約購票;減少密集接觸機會,因此部分大型設施暫停營運、取消快速通關制度、設施座位減少、鼓勵使用無現金交易、控制進入商品店的遊客密度,為了保持遊客間距離時規劃了足夠長卻蜿蜒的動線,以致於我們某次以為自己在排 A 設施,但實際上卻是排半個園區外的 B 設施。另外還有隨處可見,指揮路線並帶著消毒噴瓶的工作人員們。

這一天,七十二候將走至白露的次候「鶺鴒鳴(せきれいなく)」,鶺鴒是一種常見於稻作秋收時分的長尾小型鳥類,會一邊飛行,一邊隨著振翅發出規律的鳴叫聲,我在某年小琉球旅行中初次認識了這種鳥兒,此後回到北部也經常發現牠們的身影。這天恰好也遇見了兩隻在地上蹦跳的白鶺鴒,還偷偷尾隨牠們,期待能被帶去某個祕密的聚會。

白鶺鴒,圖片來源:興安生態解說資源網

回到天空,雖然這天的雲千變萬化,但每按下快門,它們都像是專為當下場面而設計出的背景,美得像是直接用電腦繪圖畫在天幕上的(咦,我覺得這件事情迪士尼好像可以做得到)。

例如,富麗的阿拉伯宮殿理當配上如此有份量的雲(還有那些飛過的鳥!)

而在天光較暗時,類似的濃積雲又與古堡造型極為合襯,壯闊中帶著一絲詭譎:

古堡內據說是這裡最恐怖刺激的設施

慢慢散步,來到一片看得見遠方歐洲小鎮風情建築與淡淡雲彩的斜坡:

照片中的女孩戴著維尼的耳朵。這裡的遊客大約有八成左右的人都長有角色的耳朵(我當然也有)。散場後總結觀察發現,大約是以 JR 舞濱站,迪士尼渡假村所在地點為始,似乎有個隱藏的結界。進入這個結界後,人們開始長出獸耳,慢慢變得熱情有禮、總是面帶微笑,不再拘謹和冷漠,願意主動和路邊的人揮手致意。回程時,人們戴著耳朵上車,在駛離的電車上變回原形。只是一站的光景,就已完全見不到那些奇幻的影子了。

這是另一件讓我感受到樂園神奇的地方,會不會,天空就是從這裡開始畫的?

黃昏時分,我們人在象徵未來的「發現港」,天空的顏色正好與燈光相互呼應:

這裡是類似碰碰船的設施
被燈光映照著的天與(假)海

晚上,園內的廣播告知了由於天候因素取消煙火施放的行程。雖然體感天氣仍好,判斷取消原因不得而知,但已經對整天的晴朗十分感激了(而且顯然是沒有什麼天幕的,我要收回上面那個白痴問題)。回家後的半夜雨聲滴答,隔天整日烏雲密布,我們慶幸早已訂好票的日子居然天選般地如此適合出遊,所有的疲勞也就一掃而空了。

以上,是為東京迪士尼海洋樂園的一日遊記(這樣也算嗎?)想將這麼美麗的天空分享給讀到這裡的你。

我的 Traveler’s Notebooks

曾經擁有的四本 TN 封皮

前幾天在站內閒逛的時候,被站友某篇文章的首頁圖給吸住了眼睛,是我曾經瘋狂著迷的 Traveler’s Notebook 手帳本(以下簡稱 TN )!跟作者差不多一樣的路徑,在接觸鋼筆之後也認識了這個以紙聞名的品牌,進而愛上了這皮製的質感,既優雅,又有那種彷彿可以帶它到所有地方而不用擔心輕易毀損的粗獷感,皮面還能隨著使用者的習慣和手部油脂生出屬於自己的痕跡和養出不同的手感,真的很迷人。功能上,可以隨心所欲組合不同內頁這一點,也很符合我想將各種訊息彙總在同一本中的需求。

還記得在研究生時代就默默關注起這本手帳,但因為不是那種學生能輕易入手的價格,觀望了一兩年,在畢業開始工作以後,才購入我的第一本棕色封皮 TN。記得當初內頁使用的是一週兩頁的格式,右邊的空白可以記錄隨機發生的大小事件,很喜歡這樣的配置。

第一本棕色 TN,當年好認真啊,還建立了 instagram 帳號貼這些圖

後來因為工作的業務漸漸多元而複雜,想要一本記錄雜項與心得的小冊子放在身邊,就委託了正好在東京的朋友幫忙購入了成田機場限定 passport size 版本。大小正好可以放入工作服的口袋,且因為封面有一定的厚度,不需要任何東西墊在下面也很好寫,適合各種工作情境。

第二本黑色 passport TN,皮面上的字樣也讓人在困難工作中對旅行有些盼望

這本小冊子陪伴了我在工作上的各種時光,離職之後因為一直放在抽屜深處,後來轉送給一位經常有機會使用到的朋友。

其實我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個記錄控,因為注意力很差的關係,經常需要使用這些書寫輔具來幫助自己保持在軌道上,因此對於文具非常容易著迷。某年過年前在家裡整理舊物時拍下了這張照片:

從高中到研究所,我曾使用過的「本奔」們

擁有了 TN 以後,甚至去參加了台灣社群的實體活動(對於不太喜歡社交的我來說是件非常非常難得的事情),現場參與了 TN 疊疊樂,景象也是十分地療癒。

記得是 2015 年六月,參與 TN 社群的活動,邀請了香港 LOG-ON 主理人 Patrick 來跟大家分享

後來再購入的兩本藍皮與綠皮,都是因為本著對這個品牌的愛,還有限定二字才衝動購入的……關於這點我已經反省了很久。但為了寫這篇文章回顧了過去的照片,發現都曾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裡,非常倚賴它們、也用心地認真地使用過、熱愛過,因此也不算是白買了。重新找回這些證明,很感謝當初喜歡拍這些有的沒的的自己。以下多圖攻擊。

2015 年的包包裡有什麼,有棕皮喔
2016 年,一起去了小琉球

2016 這年是 TN 上市的十周年,它們很邪惡地出了幾款迷你 TN 鐵盒組,因為實在是太可愛了,我也幫我朋友買了一組……

這是我朋友 Elsa
內頁是真的可以寫的……

在接觸簡單生活的幾年後,回頭看到這些爆買還是感到不可思議。但擁有 TN、勤奮書寫這件事情確實在當時帶來許多快樂。

在禁止攝影的展覽裡,快速記下喜歡東西的樣子
2017 年包包裡有什麼,是藍皮喔
2017,很認真地在一年之初規劃使用方式
以及這是 2018 年當時年初的手帳會議

橄欖綠這本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它就在靜靜地待在旁邊。這一年左右,靜靜坐下來寫手帳的機會少了許多,而感謝那篇文章的提醒,想要把這個習慣再一次找回來。

藉由這個契機,我翻看過去的照片,想起過去與這些周身物品互動的回憶,讓人再一次感到與它們之間的羈絆,憐惜與愛情也就重新升起,因為更加珍視這段特別的關係而慎重對待它們。我為這篇文章新增的標籤是「為物品作傳」,若有機會發展成系列文章,想要一一檢視對我而言重要卻已因習以為常而被忽略的生活夥伴。過去的消費習慣已無法追悔,但卻可以透過珍惜所有,思考當下與未來真正需求,由內而外地調節購物、持有前的那股衝動。

沒有電子產品的一天會變怎樣

秋意滿滿的切花

九月五日,一個晴朗的週六早上,決定在這一天實踐看看幾天前在 Matters 上面的這則社區徵文。在開始之前,仔細想了一下該排除的電子產品有哪些。電腦、平板、手機大概是必定要列入的,那麼風扇算嗎?電燈、微波爐算嗎?

後來就擅自把這個題目所定義的電子產品解讀為複合式功能的用品,其中最重要的特徵大抵就是能夠連上網際網路,下載各式擴充功能,並讓所有訊息即時流通。在單一機器上可以從事各種活動讓人常有自己無所不能的膨脹想像。「即時」這件事雖然能夠讓我們感覺與人同步、與世界接軌,但也讓人沒有選擇地被動接收許多並非自願承受的雜訊。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張動畫圖

這次我想嘗試的,是暫時與這些雜訊與過多的「功能」保持距離,因此我寬容地讓自己保有電子書閱讀器,只因為手邊幾乎沒留有中文實體書,而它又是僅具有單一功能的電子用品。我為今天準備了兩本書,一是《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一是實體書《「限りなく少なく」豊かに生きる》,它們都很適合放下網路的這一天。

為今天準備的兩本書

翻翻我的電子書櫃,已讀完的還有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還有好幾本探討極簡主義生活的書,或許自己已經期待這個斷網的機會好久好久了。


說是決心好像也沒這麼偉大,總而言之先和坐在對面的玉米報告了今天的實驗構想。雖然知道科技宅宅不太可能自告奮勇加入實驗,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立刻上網訂了晚上的電影票,說要協助我無痛地度過實驗下半。好喔,這就是宅宅的浪漫。

準備好今日所需的一切,開始了沒有電子產品的一天。上午我整理桌面、疊好衣服、吸地板,發現時間只過去了一點點(所以那些我逃避已久的家事,其實真的不花太多時間啊)。倒回軟墊上讀書、寫點東西,走來走去裝忙,比平時提早半個多小時準備午餐。

沒有音樂和 podcast 人聲的陪伴下,可以清楚聽到砧板上咚咚咚和水滾時咕嘟嘟的聲響,開始注意切碎細末時雙手擺放的位置和眼手合一的節奏,每一種食材獨特的觸感,和留在指尖刺激的辛香料氣味。在熱氣中或蒸或炒,將全心全意放在滋養身體的餐食上,專注地製作與吸收。

飯後簡易收拾,再次賴回小窩中讀書。《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作者是一名認知神經科學家,她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解釋神經科學在非物質性的「數位閱讀」中的發現,溫柔而誠懇地呼喚著讀者適時為自己選擇恰當的閱讀媒介,及呼籲產生將閱讀習慣傳承下去的使命。

畢竟是本科普書,承載了許多實驗數據和背景延伸出的洞見,每當我感覺資訊量過大,就停下來讓思考自由流竄,或和另一本隨筆類型的書交互著讀。《「限りなく少なく」豊かに生きる》作者為 Dominique Loreau,在台灣有《理想的簡單生活》、《理想的簡單飲食》、《簡單生活清單》三本已出版的書,而這基本上就是另外一本調性一致,倡導簡單生活的隨筆集。在沒有電子產品干擾的狀態之下,最棒的一點就是只要在書中看到打掃的段落,就會忍不住動手去做。

在自然光充足的房間裡,一邊讀書,一邊察覺著屋內的光線。天空中大片的雲緩緩流動,時而遮蔽了太陽又散開,房內的光也就隨之而有明暗的變化。不知為何,對自己能在有窗有的舒適小屋中讀書一事,升起一股感謝之意。在某個陽光又大亮起來的瞬間,起身準備運動。

運動過後沖澡、耐心化妝,再也不是趕著要去看世界又發生了哪些新聞、朋友又和我分享了什麼的狀態,今天一整天都感到和自己在一起的穩定安適。出門、搭車(這裡犯了個小規,因為我唯一的一張交通卡綁定在手機上了),等待時觀察人們的姿態、表情與服裝;買東西時不靠網路評價僅用綜合直覺(大概就是所謂的怦然心動?)上了餐,不讓手機先吃,也不和手機一起吃;進電影院,不需等待靜音關機指示,就已準備好一顆專注的心。

第一次在日本看的電影 INTERSTELLAR,是 TENET 上映前一系列的 IMAX 版 Nolan 電影之一

晚場電影結束後,到家時已接近午夜。玉米隨口問,是不是乾脆把挑戰拉到 24 小時,更能心安理得地稱為一天?想想經過斷網的整天下來,要再延長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畫畫、寫字、保養和繼續閱讀來填滿睡前的時光。順帶一提這時讀的是《鬼地方》,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和作者書寫手法,已經是重讀的第三遍了,能一再重讀喜歡的書真是件好幸福的事。早晨起床專心打理自己,正式結束沒有電子產品的一天。

這是我首次參加社區主題徵文活動,經過這一天的實驗與挑戰,跟多數夥伴的體會一樣,並沒有感到想像中的不適,反而相當地舒服自在。也要感謝社區裡的發起作者推了一把,才終於嘗試了一回想做好久的事。還會想要再繼續嘗試嗎?當然!經過這次之後,我猜自己每個月、甚至每週,都會想要再次複製這種平靜的感覺。

身為與多功能電子產品與網際網路共生的現代人,要不變種成資訊焦慮者真的很難。像這樣定期地資訊排毒,回到當下,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重拾類比生活,是會想要推薦給所有人都嘗試看看的一種練習。

九月的第一天

Photo by Sandy Manoa on Unsplash

九月的第一天像轉動了開關那樣,陽光稍稍弱了,風也涼了,偶爾來場午後雷陣雨,氣溫因此而舒適許多,晚上出門時甚至感到些許寒意。初次體驗到,原來在四季分明的地方生活是這樣的感覺,無怪乎跟隨著節氣流轉的風俗習慣比家鄉來得明顯得多。書寫當下正是處暑的末候「禾乃登」時分,彷彿眼前現出了一片金黃,想起去宜蘭時經過的那片令人目眩的稻田。

整個八月在沒有為自己打造計畫的狀態之下悄悄溜走了,因為缺乏記錄只能模糊地想起讀了幾本書、半調子地學寫程式、做了幾張圖(此時突然意識到還完成了一件書封插畫委託)、完成一些線上工作,一邊回想,一邊覺得好像也不是自己想得那麼頹廢,但肯定是欠缺記錄和目標。如果能再次重拾書寫習慣,在每個七十二候的區間裡都來記錄點什麼,那也算維持了這個以釀梅為始的部落格的風格了。

六月底開始的 Podcast 節目至今仍然規律更新著,有點意外可以走到這麼久(以及發現我面對已完成事務的基調都是自我懷疑)。我們的節目中有部分是訪談內容,最大的收穫是每一次和同業聊聊過後,都會讓自己產生一些質變,比如重拾繪畫習慣、比如更加注意正念生活。但最有感的是在最近一次的訪談過後,受到來賓的影響又開始重新運動了,並且持續了兩週以上!對方並沒有大力鼓吹運動的各種好處,而是淡淡地說明這個習慣如何使她讓自己的忙碌生活持續在軌道上,而不致於失去方向。

再次發現自己對這種推薦方式相當買帳,所以改變僅始於一個起心動念,再加上不強迫、不急躁於追求進展,想休息時就好好休息,利用最大靜摩擦力啟動後的自然發生,以腦內啡加速,像齒輪一般轉動。說已養成習慣還太早,但倒是很享受日日活動身體下來的輕盈感。是為整個八月裡,給予自己最高評價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