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下初雪的時候我坐在椅子上

前幾天東京下了初雪,就在我去三軒茶屋弄頭髮的時候。那天早上起床,我宣布拒絕再忍受目前的鳥樣,接著躲回被子裡面刷 Hotpepper 想找間下午就可以去的店。

為什麼台灣都還沒有人做這樣的應用程式?我覺得它超讚的!整合地圖、評價、消費指南、設計師作品集、menu 與價目表,coupon 等等。除了髮型的標籤還有美睫美甲的分區,最近好像也做起餐飲店評價平台。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聯繫預約的功能,以前就因為超級討厭打電話和留通訊帳號給設計師,所以大多是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隨機去附近的店直接等,也沒什麼設計師忠誠度。目前看起來至少東京的店家都蠻仰賴這個平台了,外國人要預約也很方便。拜託台灣的誰如果有興趣趕快來做一個。

那天預約時還發現一個選項,預約者可以選擇處理頭髮時的氣氛。「希望可以開心閒聊」、「希望可以保持清靜」、「都可以」,非常貼心。

超。需。要 的功能

總之我預約好了以後下午出門,本來打定主意散步半小時走過去,結果才走兩百公尺我就冷到在內心罵髒話並立刻決定回頭去搭地鐵。路上雨小小的,風卻非常大,是那種最討人厭的天氣。往地鐵站的路上,心裡還是有一百個後悔和一百句不好聽的話。要不是臨時取消需要打電話去店裡,我應該就會立刻放棄。

順利在預約時間到之前抵達。跟台灣的髮廊一樣,店裡都有香香的氣味,洗手消毒量體溫完畢之後,設計師就來確認預約內容和討論今天的作法。今天的設計師很有ㄆㄆ的感覺,年輕、笑起來非常豪邁,用心理解我的破碎日語然後好好回應。聊到了稍早看到埼玉下雪的消息,她說自己就是埼玉人啊,下雪如何如何、台灣如何如何的。

然後就在上好染劑在等的時候,看到玉米早一點的未接來電。原來在聊天的時候外面偷偷下起雪,在我完全沒發現的時候!所以我就坐在椅子上一直往門口看,可以看到雪花飄飄飄,好想出去但頭好冰啊,煩!

拉到最遠還是拍不出來,當時外面的雪大片下著

打開手機看天氣預報,在這一刻前完全沒有今日有降雪機會的消息。app 說下個小時就會停(雖然也沒什麼準頭就是),開始坐立不安,被設計師和助理開玩笑說「也太興奮了吧」。不過沒幾分鐘後我就接納此時此刻被綑綁的肉身,因為蒸頭實在是太舒服了。

半小時後出了店門,已經完全沒了雪的痕跡,踩著濕濕的水回家。順路到無印逛逛也買了食材,玉米傳訊息問要不要去西邊點的地方追雪,不過再晚點天也就黑了,看點並不高,哀傷地頂著一顆又鬆又香的頭回家。

上班中的玉米人倒是有在陽台上小拍一下跟我炫耀

這天去的店家體驗很好,組合的 coupon 很划算,妹子又可愛。下次還會想再去。在這之前去過一間位在目黑川沿岸的店,有一名經營者兼設計師是台灣人,溝通起來很順暢,接受服務的感受也不錯,回家路上還可以順道買一條福砂屋。不過上次我硬擠了半天認真在 app 上給了好評價,卻沒有被回應(小心眼),所以這次打算找一間近一點的店,也自我挑戰一下日語聊天,算是這陣子梁靜茹日語交換 app 給的勇氣吧。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日語交換 app 上收到最神奇的訊息:(此君在個人簡介處還寫了他上過雜誌七次)

真的 4 不用這樣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這一週做什麼?

  • 自從換了餐盤以後,每一次做飯都蠻開心的(要洗的碗很少做夢都會笑)
某天中午的剩菜+沙拉+荷包蛋
很好吃的ふるさと納税送來的冰冰魚
某天不小心把煎餃煮成水餃,剩下的一半趕快拿去煎
  • 送團購的貨給乃雯,約在渋谷的ウサギ吃午飯,當天中午我先走錯到另一家ラーメンうさぎ,再花二十分鐘走過去。 中午點了沙拉和東央湯 set,現在午間還有免費加酪梨的活動,沙拉搭配的不是醬而是岩鹽非常喜歡。東央湯搭配了小片的法式麵包,不沾著吃的話有點太鹹。中餐還能用超便宜價格搭配小杯的紅白酒或氣泡酒,適合女子聚會,以後還想要再來。
希望可以繼續撐下去的小店
  • 村方ののかさん的比賽影片,大概看了二十遍。
  • PUIPUI 天竺鼠車車,每一集大概看十遍。
  • 某一天氣溫突然升高,像是提早來的春天,我們去駒沢オリンピック公園散步,看風箏和狗狗。公園裡有一個很大的狗狗奔跑區,還分成小型犬跟中大型犬區,我們特別愛去中大型犬區。看狗狗互相追著玩,每次在場邊都能被療癒到~
跑跑跑
天氣好的時候,高處的廣場有很多放風箏的家庭
今年開春的箱根駅伝,駒澤大學在最後一棒時成為第一名,地方歡欣鼓舞~
  • 和玉米的朋友 KC 面交(是的我的貨物終於面交完了),去吃了祐天寺的匯豐齋えほうさい。一套鹽酥雞裡面還有炸米血跟甜不辣,和已經酥酥脆脆的九層塔,還點了大腸麵線、蘿蔔糕、臭豆腐、炒豆苗、肉圓,每一樣都很好吃!這裡是天堂嗎~
本日的 MVP
個人排名!鹹酥雞>麵線>蘿蔔糕>豆苗>臭豆腐>肉圓,芭樂汁是婚宴那種!
  • 原本打算四月開始唸語言學校,但由於到時候可能還是線上教學,所以那天和乃雯聊過以後,決定先來找語言交換的對象。讀了這篇文章,下載了幾個語言交換軟體來玩。現在註冊的有 HelloTalk 和 Tandem,第一次使用這種類似交友軟體的 app,對於一些設計感到十分奇妙。目前有和幾位年紀相仿的女子開始緩慢的對談,繼續看看接下來會如何。
  • 桃醫的疫情,看到新聞裡面熟悉景色多了身穿隔離衣的指揮人員與化學兵,總覺得好不真實。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像是一個新房間

上週末去橫濱的小魚夫婦家參觀,是面積很大的一戶建,因為有養貓的關係,地板收拾得非常整潔,角落放著一台掃地機器人。貓貓有自己一間房,比我們倆的臥室還大。中心站著一座廁所,旁邊散落著玩具和紙箱。好命的貓貓。

我對可以看到一整片地板的家感到非常、非常心動,回程在暖暖的車上邊打瞌睡邊思考家裡的家具還能夠怎麼變動,讓整體感覺空間更大。

我們家的主要空間裡有一個很大的橡木餐桌,是一直以來很嚮往,搬來後也堅持要購入的家具。當初的想法是除了餐桌之外,白天沒事時我就在這裡使用電腦,讀書寫功課或畫畫什麼的。沒人知道兩個月後,玉米就會在家工作至今。我們面對面坐,餐桌上長期擺著一台 27 吋螢幕,以及兩到三台不等的筆電。我所在的這側看到的是螢幕背後醜醜的電線,不知不覺會把物品堆積在一邊,用僅存的半個桌面吃飯時還需要挪東挪西,非常阿雜,也覺得很需要收納空間。

大概 4 這樣

另一個困擾是當他上班需要開啟視訊時,無論坐在哪一側,我只要需要移動或出入都得東躲西躲的,以免不小心入鏡(我還沒換衣服洗頭啊!)這可能是整個 telework 中最煩人的事情了。兩個人長時間待在同一個空間裡也不可能不膩,不久前也因此崩潰到打算立刻上網找新房,讓我們兩個有各自獨立的工作空間。

為了在コロナ之中持續好好生活,也需要重整一下環境,做出取捨:

首先,放棄了保有餐桌的念頭,把這張大桌子定位成工作桌,推到房間的角落。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可以把大螢幕推得更深,壓迫感降低,也有更多空間可以安置手腕舒適地打字。以及,讓玉米坐在靠窗處,我從房間、門口、廚房進出,都有機會避開他視訊會議的視野,這點真的非常讚。太佩服我自己。

角落就是讚

變成並肩坐了以後,我們各自擁有一個抽屜。把喜歡的檯燈移來桌邊,如果需要在桌上做事,我通常會把椅子挪到短邊的一側,降低彼此的干擾。這張桌子的好處就是,大到連短側都非常足夠。

同時有最多螢幕的時候……

我們保留兩張餐椅當工作椅使用,另一側當初買的是長板凳,直接搬進房間裡,如果我們真的認為需要空間互相隔離一下的話,也可以當做另一個簡易書桌使用。

也用這個桌子來化妝,高度剛剛好

因為取消餐桌的設置了,用餐也做了一些改變。原本每餐都準備好幾個盤子盛菜,改用自助餐式的餐盤準備食物,又是另一個發現新世界級的轉變!炒好菜之後直接進保鮮盒等待分裝,要洗的碗盤變好少,主婦變得更快樂!先生應該也會快樂,happy wife, happy life!

而且裝在盤子裡看起來比較好吃

把最大件的家具推到角落之後,我們現在擁有了超大片的地板。應該是未來要是有朋友要來,還可以打地舖的程度(但未來何時才會來),夏天拖了地也可以在地上打滾吃點心。

等疫情結束,你各位快來報名睡地板

看到家裡空空的心裡實在是好興奮,這麼好清理的地板又更激發打掃慾望,這一週來用吸塵器和阿姨號(拖地機器人的名字)的頻率史上最高。除此之外為了好好收納,也扔了不少在保留邊緣好一陣子的雞肋物。接著上網訂了在計畫之內的收納抽屜,滿心期待它們的來臨。

圖片裡的露營椅是今年度第一買,也是非常滿意的一手。舒適度可比懶骨頭,但不需要它時又能妥妥地收在小袋子裡。坐在上面讀書看電影都有極好的體驗,露營產品真的是好厲害,難怪極簡主義者都很愛用。所以未來有添購家具的需求時,好像也可以先往那裏去找找看。

記得小時候家裡剛大掃除完的那幾天,都會特別小心翼翼,看完故事書用完什麼物品都會特地放回原位,但大概一週之後就開始懶散,散落在桌旁的東西也越積越多……讓我們來期待看看此番勤奮可以維持多久。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2020 的十二張照片

本打算也來個一月一張的回顧,但有些月份還是忍不住多偷渡幾張。

一月。婚後還能在家吃年夜飯,朋友都說我是人生勝利組。

二月。在全城的口罩消毒液缺貨之前,就慢慢地一天一點囤起來。流在血液裡的超前部署。

三月,下了兩場雪。

三月再多一張,因為我還是跑去目黑川邊看了難得沒有遊客的櫻花。

四月,因應玉米的公司全面轉為在宅工作。為保持婚姻和諧,自己在房裡安置了一個寫字的小角落。

五月,開始玩蔬菜(後來懶惰,這盆米糠床就變成可怕的東西了)。

六月,在梅雨季節做梅釀,寫阿梅日記。也開始製作 podcast。

七月,生日願望是去一趟鎌倉。

八月,在業務超市買到二十年沒有吃到的山竹。

九月放暑假,去了迪士尼海洋公園和寶可夢餐廳(我的暑假好像小學生)。

十月,去了金澤與高山。楓葉都還是綠的。

十一月,涼涼的天氣,買了甜甜圈散步去沒有人的公園野餐(怎麼還是很像小學生)。

四月設置的書桌總算在這個時候把所有需要的元素都收集齊全了。

十二月,再去了一次橫濱,吃到非常美味道地的餛飩湯,同桌朋友點了鐵飯盒排骨飯也很吸引人。這次去是為了看會動的鋼彈,到了現場才發現是開幕第一天。

不少時候會沮喪地以為這就是個空掉的一年,在取捨每月照片時的掙扎感提醒了我,過去的這段時間還是完成不少期待已久的事情。雖然還有很多想做但無法在短時間內達成的願望,決定減少煩惱與掙扎,就順應著世界的步調,穩穩生活就好。2021,請多多指教。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溫帶地區一年生

今年三月底東京的一場雪

入冬後,天暗下來的時間明顯提早,四點半左右的天色就已經是接近夜晚的狀態了。去年此時還帶著遊客心態,四五趟的獨自飛行,找房看房挑家具,就算有了什麼新的體驗,也都被視為是旅行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那時心理上知道,終究是要回到我位於亞熱帶小島上的家。

如今已將在溫帶國家生活將近一年,春夏秋冬就這樣度過了一輪。我們發現日本人對四季的敏銳深入生活,即使今年幾乎哪兒都沒去,僅僅只是在住家附近和超市走走,也能感受到強烈的季節風情。

日文裡有個詞叫做「四季折々」,指的就是隨著當下的季節中可以享受到的不同風物,例如景觀、例如料理。他們愛吃「旬の物 」,也就是符合當令收穫的食材,用樸實且最合適的方式烹調,不強求珍稀之物或華麗手法。

因此人們在春天賞櫻吃草莓,夏天看新綠吹涼風啃西瓜,秋天在紅葉下吃柿子,冬天在暖爐裡看雪剝橘。也只有在緯度稍高,季節分明的地區能有這樣的生活方式了,亞熱帶的島國子民,還做著每天都能吃到大腸麵線(小辣)的夢。隨著疫情與氣候變遷,未來又會有什麼變化亦不可知。作為溫帶地區一年生,還在學習著把人生的有常無常都當做折折四季,接納並享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