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只是搬到外縣市而已

正式搬來的日子進入第四週。

初來乍到正是疫情蔓延時,為了避開人群密集的車廂,只能用走路的方式來認識環境。又不是那麼耐走的人,因此腳步範圍不過就是一個電車站前後,最常去的就是每天報到的超市,再來就是不遠處的大型公園了。

需用到的會話量不多,大抵就是「不好意思」、「謝謝」和「不需要購物袋」之類,獨自在家時也都聽些台灣人的垃圾話 podcast,因此還沒有感受到很明顯的溝通障礙,常有只是搬到外縣市而已的錯覺。但在超市裡冰庫怎麼都找不到羊肉爐和蛋餅皮的事實,常讓我醒來,要再吃到巷口的客家菜包,是件要花上近萬元和整天交通的奢侈願望了。

來了以後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是做菜,也把最多費用在添購廚房用具上。來了以後,外食次數不超過五次是帶來成就感的 KPI;顧及均衡的飲食,也是有在好好照顧自己的證據。

Image for post
拍照傳回家,證明有乖乖吃飯

另一件令人倍感滋養的,是蘇在出發前發起了幫我加油打氣的活動(綠色人好難得有這種舉動!),總共集結了二十多部長長短短的影片,原本做成 QR code 小卡要讓我帶來,因為疫情關係改為遠端傳送,一天一部,就這樣又笑又淚地看完了。還記得當時每看完一部,都獲得了滿滿做家事的能量。

Image for post
拍影片給我的大家

生活漸趨穩定,疫情仍在擴散,未來可能還是得持續著隔離時光好些日子,慢下來的時間重拾讀書畫畫習慣,幫自己找了兩位線上語言交換,也在這兒提筆練習寫字。我們已經扛了米、囤一小櫃的調理包,也開始嘗試每週寄送的蔬果箱服務。接下來也要(盡可能)健健康康地過著小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