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一月讀了什麼

讀墨馬拉松一波接一波,不知不覺一月讀了比想像中還多書。人類啊,這就是被遊戲化支配的恐怖。還好櫃裡的書沒讀的還很多,那就慢慢消耗吧,正這麼想的同時,察覺到自己很抗拒去查看專刷電子書的信用卡帳單。所以呵呵。讀的速度永遠比不上買的速度啊。

這是一份很個人的閱讀書單,記錄久了或許也能知道到底有多偏食,以及更加確定自己的喜好(未來能省則省)(可能嗎)。所有評價和心得都很主觀、都很任性,有時候也很二百五。請看看就好。

一月也是兔兔逝世五週年的日子

1. 《網內人》★★☆
基哥我真的好像不太行…… 眾人大推的《13.67》我也只是還好而已。等讀完《筷》再來確認自己的口味。

2.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能給六星我會給六星,能給十星我會給十星。我將它視為是《成為一個人》的實踐版,因為真的太喜歡了在節目中大力推薦了兩次,我會想推薦給所有廣義助人者/助人志願者都讀一讀。很驚嘆,那些細緻而難以言說的描寫,怎麼可能寫得出來,中文好厲害。廖瞇好厲害。這本書在書櫃裡很久了,如果是去年就讀完的話,應該會是年度前三名。但也是覺得可以直接在這宣布是今年前三名啦(浮誇)。

3. 《別相信任何人》 ★★★☆
其實多年前好像也翻過紙本,只是我有一陣子很皮,偏偏不想看那些賣到不行的書。這次是忘記多久以前就預約的了。圖書館終於排到,這次看覺得氣氛還是營造得不錯的。類似的題材我也喜歡秋吉理香子的《玻璃的殺意》(北市圖電子書可借)。

4.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構想和題材很有趣,由日港台三地的作家聯手寫的故事接龍,每篇沒有特別提示該章作者是誰,讀到最後發現喜歡的前兩名都是台灣作家(雖然用字筆法和劇情多少看得出來)。書末由路那寫的後設總結也很喜歡。
個人喜好:鱷魚之夢>珊瑚之骨>筷子大人>亥豕魯魚>咒網之魚
(再次確認陳浩基非我菜,但有比網內人符合胃口,一些些。)

5. 《謀殺啟事》★★★☆
克莉絲蒂系列,預購 mooink C 時買了三十本打包版。慢慢看。上一次看瑪波小姐不知道是高中還是大學的時候了,這次撿回來看覺得風格跟白羅真的差很多,可以做到這樣區別的作者真的很厲害。可能因為是多年以前翻譯的關係,每次看克莉絲蒂都被古典風格的中文翻譯弄得最後覺得讀直排比預設的橫排來得順很多。

6. 《每個人都死了》★★★★☆
第十四本馬修史卡德,時間已經來到 1998 年了,電影感一如往常很強烈。常聽馬修的愛讀者喜歡他的原因其中之一是他也會隨著時間變老變衰弱,這本大概就是表現出他明顯衰弱的一個階段。好喜歡卜洛克啊,馬修剩下五本有點捨不得讀完,真希望其他系列也快有電子書~(補記:因為太想知道,某天傳訊息問臉譜小編相關出版計畫,曰雅賊系列在第二季預定也會出電子書版。太棒了。)

7. 《佛羅里達變形記》★★★★
陳思宏的新書,熱帶海洋性氣候的意象很鮮明,但也因為又濕又熱,觸覺嗅覺味覺的感官經驗太強烈,加上故事劇情張力有夠大,讀起來實在覺得濃厚到有點難以承受,常覺得需要一些呼吸新鮮或香香空氣的空間。整體而言我自己還是喜歡《鬼地方》多些,但最最最愛的陳思宏作品是他的臉書廢文們。

8. 《死亡的渴望》★★★★☆
第十五本馬修,2001年,結局很慶幸卜洛克沒有讓「那種人」成為兇手,但也覺得是不是會有什麼伏筆。怕.jpg。

9.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這本也是圖書館借的,有期限壓力所以先看完,覺得普普通通。題材有趣、角色性格刻劃得還可以,但是劇情有點單薄。不過我覺得在馬修附近看對任何一本這種類型的小說來說都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10. 《繁花將盡》★★★★★
第十六本馬修,此時的紐約已經失去了世貿雙塔,對已過中年的他來說應該是結束而很難在心態上是新的開始。因為跟上一本馬修讀的時間算近所以對情節是有意識的,以後對 Angelababy 也會抱有戒心。最喜歡的一段是腦內跑馬燈的部份。

11.《蝙蝠俠的幫手》★★★★☆
馬修的短篇集,卜老的寫作優勢在長篇獲得最大發揮,但短篇也蠻有味道的,我喜歡無論篇幅,他的故事裡從來沒有顯露出力不從心的感覺。短篇集裡特別喜歡的章節有「慈悲的死亡天使」、「蝙蝠俠的幫手」和「米基•巴魯瞪著空白螢光幕」,很欣賞那些自陳一格的善惡辯證。

12.《烈酒一滴》★★★★☆
史卡德的最後一個長篇,故事背景是二十五年前,設計了一個鋪陳,好幾個人物與時空對比的巧思我很喜歡。

13.《地球星人》★★★☆
圖書館預約到的書。之前在社團裡大家看了都覺得嘔嘔嘔嘔的情節我是覺得還好,也大概理解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和議題,但好像沒辦法真心喜歡這故事,作者之前的便利店人間也大獲好評不過我也不是很懂。

14. 《聚散有時》★★★★
最後一個中篇,不知道是譯者的關係還是如何,過程中有幾度讀到撇眼失神。老馬修就這樣結束了實在是不捨啊,然後這個書名嘖嘖嘖。對應到近年來經常在卜老牆上看到一些老作家的訃聞,希望卜老還可以繼續寫下去很久很久。(應該就是在讀完的這天,買到了卜老新作《死亡藍調》,但應該馬修完會停一陣子再去讀這本。)

15.《戀物絮語》★★★
感覺的出來想傳達一種生活式的戀物書寫,但這類型的很容易不小心就會寫成帶「你看我很有品味喔~」的氣息,我相信作者絕非故意。目前覺得還是日本人在處理這點上做得比較好(也或許他們根本沒處理),像是松浦彌太郎、小川糸、本多沙織、光野桃。買這本是因為想知道前陣子看到某篇書介說裡面提到有件日系少女牌的風衣質料剪裁都很優質,而且才日幣一萬五,很想按圖索驥。結果裡面並沒有說是什麼牌子(丟筆)。

16.《美索不達米亞驚魂》★★★☆
就是,克嬸,休息時間看趣味的啦。讀的時候一邊可以想像這些歐洲人在亞洲工作不忘喝茶休息的電影感畫面。

讀完之後立刻把想法寫在輕薄短小的微網誌裡,允許自己寫下最真實想法(不是要推書也不是要給老師看)之後,要記錄就變得輕鬆許多。整個月記好記滿會帶來一種錯覺,好像之後要持續下去就沒那麼困難了。不過,這個就到時候再說。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來聊幾部警探小說

從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一本《行過死蔭之地》改編成的電影版《鐵血神探》

最近深深跌入了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坑,以每天一本到一本半的速度讀著,非常非常過癮。過去只零星地讀過雅賊系列,此次再與馬修相遇,又一次驚豔於卜洛克說故事的功力,這位他筆下的第一人稱主角雖是硬漢,但卻無比真誠,你完全能相信這本書就是由主角本人寫下的自敘。在前幾集中,大概是為了那些中途加入的讀者,系列中的關鍵事件都會在每本書裡被重提以介紹某些重要角色,但一口氣看下來卻一點都不覺得煩躁,反而能從主角重述那些事件時語氣與觀點的變化,發現時間與經驗在此人身上的痕跡,這就是系列故事集最大的魅力。

正好最近讀了另一本也是第一人稱寫成的懸疑小說,讀起來卻有很明顯的疏離感,雖然讀到後面大概可以知道是劇情需求得營造出來這種氛圍,但直到最後我都無法真心喜愛那個故事。只能說剛好在與讀馬修的同一時期讀到它,是一個標準不小心被設得太高的殘酷舞台。(前述可能有爆到迷你雷,但想知道是在說哪本的可以點我

馬修也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幾本警探推理小說主角,他們都是或曾是警察的身分,不知道是這工作是否真的太過血汗或讓人麻痺,每一位都帶著疲勞佈滿血絲的眼睛,散發出濃濃咖啡味或酒味。此外他們在感情上都過得不是太順利,究竟是因為身為硬漢而不擅表達情感或是正好相反的因果關係,但每當劇情寫到他們流露出真情時總是全書最令人感動的一刻。除了住在紐約的馬修,另外我想聊的幾位包括瑞典的馬丁.貝克、英國的芮尼克、挪威的哈利.霍勒。

我想先說的是芮尼克,他溫柔內斂,離婚後獨居,養了四隻以爵士樂手為名的貓。或許不那麼硬漢,但他和其他人一樣孤單。會找這本書來看是因為讀了譯者李靜宜的這篇專訪,字字句句都是對本系列的深情與堅持。目前只完讀了第一集《寂寞芳心》,很遺憾的是我並不喜歡,也就將這系列這麼擱置了而未繼續下去。主因是閱讀時的不順暢感,還無法確認是故事問題氣氛問題或是翻譯問題,雖然是九零年代為背景的故事,但比起八零馬修和七零馬丁更難讓人入戲。由於過去讀過幾本李翻譯的其他作品,很信任她選書的眼光和用字功力,所以未來某天我應該還是會找一兩本後續的集數來看(重點還有,這套書的封面設計做得很美)。

接著是馬丁,雖然結婚了但和太太孩子的感情並不好,我常想或許這也是職災的一部分,在工作環境中看遍了各種邪惡與殘忍,可能也很難不產生創傷(或替代性創傷)。也許是年代相對久遠,卻又沒有到克莉絲蒂或柯南道爾的古典等級,故事的情節推演中有令人熟悉的電氣化生活,又在某些瞬間讓你突然意會到,啊那是個沒有網路和手機,交通也不那麼發達的時代,每一條線索每一通聯絡都是歷經千辛萬苦而來。從前慢,我想起讀松本清張時像是跟著警察們一起搭了過夜火車的體驗,看著文字彷彿也感到肩頸屁股痠痛,很有意思。除此之外,故事情節相對單純,是很易讀的一套小說。不得不提的是,我也非常喜歡這一套新譯本的封面設計。

哈利,挪威人,形象是一個非常大隻的平頭男子,Netflix 上有部改編的《雪人》,男主角的選角與我心中相去甚遠,但其女友蘿凱由 Charlotte Gainsbourg 飾演我倒是非常贊同。看哈利的書就像是在看一部好萊塢片,血腥、冒險、煽情、遊走邊緣的情節非常充足,作者撰寫細節的功力也相當好,情節緊湊勾人。雖然每一本都厚得像磚頭,但我總是能一口氣讀完它。我覺得這套很適合在超長途交通,或在超長程無聊又不得不去的研討會上看。

馬修就是我當下的最愛,推薦原因就如同最前所述,真希望卜老的全系列都能夠出電子書。馬修在還擔任警察時,因為某個事件的發生決定辭職並與太太離婚。在我讀完的範圍之內,馬修不斷地在改變,身體衰老了但思考也圓融了,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接納人生的無常,但一如既往的真誠。作為讀者真心希望能在未來的情節裡,這些硬漢們都能有個夠好並理解他的人,在合理的距離範圍內,陪他們走下去。

此時我也想起了東野圭吾筆下的加賀恭一郎,這傢伙也是個獨身的暖男。不過已經好久沒有看這系列,想起來都會是阿部寬的臉…… 啊當然還有陳浩基的13・67,不如下次再聊聊東方篇?

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只喜歡本格推理,直到寫這篇時才想起近年來不知不覺也讀了不少這類型「抬起屁股去敲門」苦幹實幹型的警探小說。如果你也有讀完以後回味無窮、感動不已的警探小說,歡迎推薦。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你會幫不合胃口的書打分嗎?

最近和朋友在節目上聊到這個話題。以販書平台上常見的五分等級來說好了,總覺得自己很難給出三分以下的評價,即使讀了不對自己的胃口的書,還是覺得要按下那一顆星,像是否定掉所有作者傳遞(他所認可的)訊息的意圖,在公開場合強烈稀釋掉其他讀者給予的好評價。而這些知識或劇情鋪排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是有用而深入心底的。古時候有 Anobii 書櫃,但那評分是屬於「自己」的,但現在你所給出的任何評價,都會被算入總分的一部分。壓力真大。

由於不希望傷害作者創作苦心,因此在我心中分數代表的意義可能是這樣的:五分(感受到作者用心而且我喜歡)、四分(作者致力於完整他的敘事結構,然而我並沒有太被打動)、三分(作者就是,嗯,寫出了很多字,好厲害呢)。若真的讀到一半發現事情不大對勁,我是會果斷放棄、不想浪費時間的那種。

朋友是可以輕易給出一顆星的人,笑說我這樣評根本沒有什麼效度。我想是啊,用五分來評價對我來說還是太難了,真希望哪天可以變成多向度的評比,作者用心度啊、讀者感動度啊、知識含金量啊,等等的。但真要做到這樣,整個系統又會顯得過度笨重了吧。

關於被評價這件事,在開始製作 Podcast 之後也更加意識到,無論得分高低都想要去採訪每一位給予評價的人,企圖追根究柢得分的原因;評高者我想問是哪些話題被認同了,對評低者我也想知道,又沒逼你,不喜歡為何不直接走掉就好(怎麼又跟某些人生困境很像)。

評價人和被評價都實在太難了,是以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這個通用的五分機制下,決定未來除了黃澄澄的星星外,一定要再多留下些什麼,再短的都行。張亦絢的小道消息這本書,是我心目中寫讀書心得的極致,夠簡潔、夠鋒利、夠任性,三句即能令人對某書生火滅火。對,以上就是我為這本心得書所寫的心得。以後我也要這樣做。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我的 6 吋 mooink

2017 年中,讀墨平台宣布要推出自家製的六吋閱讀器募資活動,看到這個消息時,馬上決定加入預購。在那之前,我用 iPad 讀亞馬遜等平台上買的書,用 iPhone SE 在通勤的路上讀完過程乙本。

不得不說,這是最棒的決定之一,從此以後不再需要猶豫出遠門時要帶哪幾本書(誰太厚?薄的書夠讀嗎?有下冊的話怎麼辦,要帶嗎?)因為看重的是它的便攜性,不用來讀 pdf 或漫畫,六吋的大小非常剛好,也不太有往更大尺寸升級的需求。在那之後,我只多買過一台 kindle paperwhite,是送給爸爸的禮物(他也是喜歡到經常帶著走來走去)。

雖然會去借北市圖、偶爾也買其他家的電子書,也想過要換台據說翻頁速度更快的 Kobo,但因為自己大多數的書籍都是購自讀墨平台,又很欣賞他們對提昇閱讀體驗而作的努力、和對社群經營的用心。因此在它壽終正寢之前,還不打算多購入其他機器。不過看著大家各自評比新的機種,偶爾跟朋友借來摸摸看,也是蠻新奇的。

畢竟是第一代產品,多少有些讓使用者詬病的地方,像是讀取速度慢、螢幕脆弱等問題。前者已經很習慣也不以為意了,但螢幕脆弱這件事確實讓我苦惱了一陣子。大概是使用一年後左右的時間,某次螢幕在我整理物品時被誤放的箱子給壓死了,聯絡客服後,補了兩千元維修費。再拿到手時感覺應是換了新機,還附上了一枚原廠贈送的保護套。雖然還是花了一筆錢,但覺得處理方式還算是有誠意的。

不過因為保護套的外型我實在不是很愛,但又再也不敢「裸機」。於是訂了一塊喜歡的帆布,等待它坐飛機來,再請 P 幫忙車成保護套。接著,把閱讀器的螢幕換成寫著聯絡方式的自製圖,像 moleskine 一樣,希望若有一天不幸遺失了,撿到的人有足夠的浪漫來歸還於我。

朋友車的布套加上自己畫的封面,與滿是個人口味的書櫃,讓這台閱讀器在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仍然熱愛手指翻過書頁的實感,還是喜歡欣賞各種彩色書封的印刷與材質,還有紙的厚度與氣味,但電子書對我而言也已經是難以取代的必需品了。來到海外生活的現在,閱讀器更是讓我與繁體中文書市保有聯繫的寶物,(多數時候)能夠在第一時間與在台灣的朋友讀著一樣的書,真的很幸福。

最近在中文電子書閱讀器臉書討論區被封存了以後,朋友介紹加入了讀墨的社團,此時正值購書平台八週年慶,人們討論舉辦的閱讀馬拉松和各式折扣。裡面歡欣熱鬧的氣氛讓人不自覺跟著嗨起來,回留言啊按個哈哈大笑或愛心啊之類的,也發了第一篇分享文,想著正好趁這興頭記錄一下我與這位三年老夥伴間的親密關係。

(追記:十月我預購了明年出貨的淡彩六吋小白。以及在十一月的時候,因為 podcast 節目中這些那些的原因,讀墨主動提供了一台十吋 mooink pro 作為公關品,超、級、開、心,此後在家躺床都是用橫式雙欄看小說,出門時繼續帶六吋小黑。)

發佈日期: 分類 標籤

移居前日記 #3 很黃很暴力

12/09 和姑姑在一起就有很多好玩的事可以做。

好久不見姑姑,在這趟出發前知道她也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到東京,就也約了見面。早上我們在東大赤門前見面,打聲招呼之後姑爹就去開會了,今天會和姑姑在一起一整天。第一次來到這裡,正好是景色最美的時節,東大的銀杏正黃正暴力。(一年後追記:因為疫情的關係,2020 年的秋天東大已經完全不開放非校園相關人士進入了)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路邊遇到的超扯🍁紅葉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幸好姑姑愛拍照,開心可以被動擁有一些個人照(天兒,我的鞋子真好看)

在這拍照消磨了不少時間,接著前往校內的咖啡廳「厨菓子くろぎ」,位於本鄉校區裡,隈研吾設計的建築內。

Image for post
我們各點了一套和菓子セット,店內看其他人都點挫冰(認真嗎這個氣溫?)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接著姑姑說想到歌舞伎座看看,我們就搭著丸ノ内線來到銀座。

今天下午的劇碼是阿古屋,剛巧是由大師坂東玉三郎主演,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他的鷺娘藤娘印象深刻,是目前女形代表人物,年屆七十仍能生動演出少女的嬌俏姿態,是進入國寶殿堂的厲害人物。

於是屁顛屁顛地跟著姑姑買了一幕見席的票入場。現場的演出實在是太棒了,或許是在更能專心的狀態下,帶著感情細細品味,和在所有間接的媒體上欣賞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數十年的淬煉都表現在細緻的演出中,強烈感受到什麼是精準與累積。這一幕劇中,除了欣賞主角的動作舞俑以外,還有三種樂器的現場演奏,站一個多小時也超級甘願的。日幣只要一千五百元實在是太超值了,以後一定要記得帶望遠鏡進場!

坂東阿伯的身段真的好美好艷麗,一邊看戲的時候,都忍不住一起核心出力控制頸子和肩膀的弧度⋯⋯

出來之後有整個人煥然一新之感,一部分可能也是手機關機帶來的全神貫注,是很舒服很豐富的體驗,感謝姑姑帶我來玩~她明天還要帶朋友來看白雪姬,超拼的。

Image for post
Image for post
今天正好是坂東阿古屋,實在是太太太幸運了
Image for post

接著我們去吃了好好吃的麵包店(詞窮),前往御茶ノ水站幫堂弟找 bass 弦和導線之後分別。前往公司接玉米的路上走走停停,順道去 niko and… 看看家具(玉米表示,and 後面沒有加名詞,Sheldon 會瘋掉吧)、晚餐吃了公司對面莫名重口味的中華料理。

這一天的感官體驗實在是太豐富了,幸福感充滿(合十)。明天要好好在家收拾行李和處理文件。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