躑躅寺🌺

嘗試使用手機更新的第一篇。

在 common 上看見鄰居回報花開,於是週日一早揪他一起去了等覺院。單程徒步四十分鐘的距離,有些起伏的波使人漸漸意興闌珊,走到一半時發現目的地竟然就是魚屋路的延伸,懷抱著回程可以吃好吃午餐的心情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

沒有想過杜鵑滿開時是這樣像火焰般的豔紅,以前在校園裡看到的多是稀疏的桃紅花,並不太能欣賞它的美。前來參觀的人們大多上了年紀,扣著腰慢慢地走上階梯。一旁小亭子裡面貼滿了感謝狀,有一整面都是謝謝這裡的神明保佑了他們使氣喘完治。有個牌子介紹,說這兒在江戶時代前就已經是著名的參拜處,會有人專程從日本橋走來。這樣我也算是有沾上一點邊。

神木山長德寺等覺院,御本尊是不動明王,屬天台宗比叡山延曆寺之末。

回程的魚屋路等了半小時,但鮭魚真好吃。返家時剛好趕上與東京 V 的對戰,風好大在上半場相當不利。最後 0:0,小遺憾但也希望他們能好好儲備體力。七連戰辛苦了。

這次推我一把來寫日記的書是図Yカニナ『沖縄に六日間』,上週購自月日。不用附照片就能讓場景在眼前浮現,寫得真好。阿久津先生稱她的筆法有如武田百合子,我非常同意。也喜歡她老公負責裝丁、兒子負責裝畫的工作分配。

想去看白老虎寶寶

早上在工作和塗指甲油之間優先選擇了指甲油,一邊看著閃閃發光的手指一邊工作心情很好,小心翼翼尖起手來不要沾到半乾不乾的(雖然最後還是沾到了)。這週末是附近神社的秋日大祭,他們從一早就在排練,唱歌跳舞和樂器的聲音不斷從遠方傳來,跟著秋天的風一起吹進窗裡,鑼鼓聲和笛聲巧妙地落在引人雀躍和煩躁間非常平衡的那個位置。一點半左右將上午的作業收了工,開電視播白老虎寶寶的直播,午餐是不小心煎得太油的鮪魚蛋餅。午餐後我躺在地上看著天空等著改稿的訊息,心中對著生理期的頭痛和肚子痛 battle 式嗆聲,因為你們今天只殺了30%的我。交出的稿修改得很順利,三點前結束今天的工作。回到地板上躺著。

在睡一場大覺和打電動之間選擇了打電動(今天要選擇的事情真多),結果,示拿的那個,很!好!玩!耶!完全是我喜歡的類型。我覺得製作部用這種方式詮釋文字和意義的誕生好美,也能感受到他們對「語言」的愛。想起了好久以前也很喜歡過紀念碑谷,一開機就玩了兩個多小時。如果有類似的遊戲拜託還請再推薦給我。

柏亨問,語言無法足夠表達時怎麼辦。我盯著他寫的這串文字,想了一下想不出點什麼,直覺的回應是「不夠就讓它不夠吧」。也曾經有過對此極端在意和苦惱的階段,但仔細想想,「被人理解」的需求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被我當作人生裡重要的事了;另一個發現是我漸漸地也覺得「沒說什麼」跟說了什麼一樣重要。再想下去,為什麼我們會想要追求「一定要表達到非常精確」呢,會不會是語言發展至今,已經有太多符號化的東西,細緻,卻又太過細緻。接著想起今天玩的遊戲裡,角色只用很簡略的符號傳達意思,遊戲裡有效的推敲是我們的任務,但現實世界裡要推敲他人真正的想法,好像又像是一種詛咒。所以我覺得溝通很困難又徒勞嗎,還真的是耶,也或許溝通不是為了「通」,就只是想要和對方一起進入「溝通」的狀態裡而已。所以我對溝通好像抱有一種又嚴格又寬鬆的定義,好像對方有沒有理解的企圖和態度才是我重視的事情,而如果沒有,那也不會是我們再更努力溝通就能爭取到的事情。

其實寫到現在我也已經不知道在寫什麼了。你還提到「文字一記錄下來就覺得不太對勁」,沒有錯就像上面那一串一樣,多少跟自己心中想著那些像毛線一樣纏在一起的東西長得不太一樣,但我覺得很神奇的事情是,一旦我決定這個日記只是給自己紀錄留念而不會是任何需要變得非常通順或是帶有任何教化意義的文章時,就不會是一個我需要很努力去讓它對勁的東西。這些文字等同於一張照片、一張書籤、一個鉤子或迴紋針,試圖帶未來的我回到此時此刻,但就算看到了要如何去解讀其中抽象的部分,那就是到時候的「我」,他自己的事了。

字好多喔,多到我已經懶得回去看有沒有錯字了。那我想要問接下來的ㄒㄒㄩ同學,「如果接下來剛剛好有整整三天的假期可以不用管任何工作/讀書上的事情,也暫時不需考慮預算問題的話,你會想做些什麼?」期待你的回答!

日記を書きたくなる本

今天開始讀《日記の練習》,的確是一本令人想要重拾寫日記習慣的刺激。所以我來了。今天出了大門以後才決定要去看鞋,對的一開始只是想要「看」,後來我們來到了吉祥寺,只因為他在新聞稿裡提到這裡有關東地區最大間的 ABCMart,只不過後來到現場看根本很小,懷疑因為營收不好所以減少面積了。其實應該跟離家只有幾站的店差不多。但他們的 ABCMart 的密度極高,光是我們走進去逛的就有五間。

吉祥寺這麼久沒有來,那人潮使我們痛苦,特別是進入商店街和電器店時。不知道當地人是不是也因為受不了被客人擋路而變得比較具有攻擊性(不是那種攻擊性,就是,比較會主動出擊搶先做某某事之類的)。最後他和我各買了一雙鞋,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因為原本就想要,而剩下那三分之一是「都已經遠道而來還這麼痛苦了,不買覺得很對不起這趟肉體與精神的修行」。都已經秋天了耶。

途中去了 Book Mansion 和百年,兩間都非常喜歡,逛到捨不得離開。但即使有這些這麼讚的店也無法讓我想要居住在這裡。

三週年


三年前的這天晚上,出門散步時在樓下撿到學妹,從此改變了人生。謝謝學妹😭!

今天流水帳:前幾天收到一個有在追蹤的品牌的廣告信,介紹他們現在正在募資的新商品,一股購物慾大燒特燒,所以今天打算去銀座的實體店面摸摸看。果然一摸完我就被燒成骨灰了,期待它上市的那天。

中午我們先去了一間觀望很久,位在神保町的咖啡店。很少有機會喝到非常高級的精品豆,看到他們有賣一杯近三千圓的日幣還是在心裡頭驚嘆了一下(最後我點了一千圓的)。今天的咖啡日記:GLITCH 的 Colombia Rosaralda Finca Riviera (Geisha),麻瓜舌頭覺得,跟平常自己沖的哥倫比亞比當然是清亮而穩定,但好像也沒有差很多。老闆點拿鐵,挑的豆是同產地的 Colombia Rosaralda Milan (AGI CULTURING),(這些名字對我而言都還無法構成解釋意義),奇特的是香調表裡有 bubble gum,他喝了一口之後露出難以言喻的表情。我也接過來喝一口,同樣怪臉。不知道,我只覺得有很多氂牛朝我衝來,很野性、很奔馳(明明就也沒喝過氂牛的奶),或是說,有一種地毯的味道。

咖啡行程結束,我們散步穿過滑雪用品和登山用品一條街,一邊試圖整理剛剛的咖啡經驗,坐車前往銀座。平常好少有機會去銀座,感覺好像是回到台灣一樣,不斷聽到熟悉的口音,似乎所有問題開了口都能順利被解決。週末的人潮非常多,因此感受不到銀座如其名的高貴。後來還去了 LOFT,很驚訝時至今日手帳居然還有不斷演化的空間。在手帳區晃了一個多小時,有一種「覺得自己應該會買些什麼但還是可以什麼都沒買」的控制感。打烊前逛了伊東屋,也全身而退。唯一在銀座花下的錢,是在一間韓式酒場吃了晚餐,點了傳說中一直想試試看的魚板湯,好好吃、好便宜……還想再去……

我的一週輪值也即將來到尾聲,在這裡我想要給下一位接棒ㄒㄒㄩ選手的問題是:在你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或出遊、或旅居)裡,有哪些使它變得特別的事件或元素嗎?

那麼,就輪到接下來各位的值班日記了,我會非常期待的~

9月7日

讀完《正念殺機》,闔上書時只給了 2.5 心。我是正念的擁護者,但並不是因為這本書惡搞正念而不喜歡,反而是覺得它挖苦正念的程度有點搔不到癢處,覺得好期待它再鋪陳多一點、然後更辛辣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德國人的黑色幽默比較難在中文的語境中發揮出來,但並不是翻譯得不好的問題(翻譯很流暢),但很多段落讓我昏昏想睡💤也不太有興趣關心接下來的劇情。對我來說,吃飯或搭車的時候不會想把它打開來看,就是「我對它會如何發展毫無興趣」的最大指標。

在寫讀書心得的筆記區也貼上了這段文字,不過因為不想給任何看到的人有錯誤印象,畢竟讀小說和散文真的是跟個人口味比較有關係(而且媽呀,這本在讀墨上也太高分),為了能夠校準,也順道列了在推理馬拉松裡被我分類在各個不同區塊的書們:

  • 「喜歡」區:
    卜洛克的馬修系列、奈斯博的哈利系列、精神病學家、占星術殺人事件、北光、死刑今夜執行、京極堂、馬丁貝克
  • 「沒有喜歡但是會忍不住想看下去」區:
    泰絲格里森和真梨幸子的幾乎全部、奈斯博的獵頭遊戲、婚前一年、陳浩基
  • 「沒有喜歡也不在意後續發展」區:
    騙子律師系列、命定之人、那年雪深幾呎、(正念殺機算是要放在這兒)
  • 「我不喜歡」區:
    血橙、歡迎光臨康提紐斯大飯店、考場現形記、第四名被害者

列完之後覺得可以講出自己不喜歡什麼什麼真的好快樂,同時也覺得,預防針打這麼滿也是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