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嘗試使用手機更新的第一篇。
在 common 上看見鄰居回報花開,於是週日一早揪他一起去了等覺院。單程徒步四十分鐘的距離,有些起伏的波使人漸漸意興闌珊,走到一半時發現目的地竟然就是魚屋路的延伸,懷抱著回程可以吃好吃午餐的心情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
沒有想過杜鵑滿開時是這樣像火焰般的豔紅,以前在校園裡看到的多是稀疏的桃紅花,並不太能欣賞它的美。前來參觀的人們大多上了年紀,扣著腰慢慢地走上階梯。一旁小亭子裡面貼滿了感謝狀,有一整面都是謝謝這裡的神明保佑了他們使氣喘完治。有個牌子介紹,說這兒在江戶時代前就已經是著名的參拜處,會有人專程從日本橋走來。這樣我也算是有沾上一點邊。
神木山長德寺等覺院,御本尊是不動明王,屬天台宗比叡山延曆寺之末。
回程的魚屋路等了半小時,但鮭魚真好吃。返家時剛好趕上與東京 V 的對戰,風好大在上半場相當不利。最後 0:0,小遺憾但也希望他們能好好儲備體力。七連戰辛苦了。
這次推我一把來寫日記的書是図Yカニナ『沖縄に六日間』,上週購自月日。不用附照片就能讓場景在眼前浮現,寫得真好。阿久津先生稱她的筆法有如武田百合子,我非常同意。也喜歡她老公負責裝丁、兒子負責裝畫的工作分配。
讀完了幾篇覺得不愧是日本人,以及不愧是我(都蠻閒的)。
這幾天還有在準備下週快閃回台灣的是。因為要處理些事情不得不快速咻咻咻,就先無法跟大家約了。
這次打算只帶背包乙只就上路,所以最近只要腦袋不忙的時候都在想包裡還有哪些不必要的東西可以拿出來(例如會想,第一天的衣服在旅館洗了,第三五天就又能穿!襪子也是!)希望可以完成這次個人壯舉。
最近令我喜歡的還有連署的誇誇大隊,以及對誇誇大隊誇誇(動詞)的誇誇大隊(名詞)。我確定自己是想要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的。
回 PH 傳承、被傳承:
不知道算不算,但我一直很想學一些「踏實」的記憶,可是去陶藝教室時一直覺得抓不到要領,感覺心和手分得很開。一直到某次決定無論如何要把一個坯修好,那天花了五個多小時與它一起慢慢磨。好的,寫到這裡我覺得他不是個傳承,可是動手和在它上面所花費的時間讓我覺得自己跟「修行」二字的距離有更近一點點(2018 年前後的事)另外我想到跟傳承比較接近的經驗是仍以心理治療為業時接受的督導。
回 Doris 被打動的經驗:
最近一次是看到很多人分享努力站出來拉到連署單以及讀到的大家用盡自己的詞彙量和才華去誇他。台通 EP. 448 的後半段。還有看到 CJ 說他感謝那天他沒有逼自己。
回 CJ 的人生清單:
沒有設目標但我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徒步走江戶街道!如果你走完西班牙,要不要也來走走看熊野古道拿個雙證書~
靠北喔被洗版才知道岡崎體育現在根本就在大港而且看起來股價即將大暴漲!但我今天去了我家社區的櫻花祭,再一次與足球暖男合照到(連續第二年)也好開心,無可挑剔。
#閱讀:讀完小川糸『なんちゃってホットサンド』,是她 2021 一整年寫的日記集:
「自分も、人生のお終いまで、パンクの精神を忘れずにいたいと思った。
わたしも、死ぬ間際までこの日記が書けて、実況中継ができたら本望だ。」
「パワースポットは、自分で探すもの。」
「今読んでいる本に、想いと言葉と行動を一致させることがとても大事だとあって、ハッとした。
確かにそうだ。
その三つの流れが滞ることで、ストレスが生まれる。」
之前在哪裡也看到有人摘了這句,輪到自己讀到時也停下來想了一想:
「正在看的一本書裡讀到,讓自己的想法、說出的話和做的事保持一致非常重要,讓我突然很有感觸。真的是這樣沒錯。當三者之間的流動不順暢時,壓力就會跟著產生。」
還有4月15日寫去黑島觀光時,偶然遇到和她思考喜好都很一致的對象,最後的段落是寫下對緣分的體悟,那段也很喜歡,特地抄下在本子上,抄完之後發現其實講的就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查詞典才發現最後是相逢而不是印象中的「相識」)
因為是一年份的日記,有個醍醐味是讀完最後一篇她寫了在除夕夜準備おせち的菜色,立刻重新翻開第一頁就是她寫著剛吃完年菜正在收拾道具的新年日常,像是一個封閉的迴圈
漸漸淡忘的 2021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又慢慢飄回來:東京的幾次緊急事態宣言、買菜只能一人結帳、喜歡的餐廳只能開到八點還不能喝酒、眾議員選舉(和第一次去認識期日前投票制度,覺得也太便民了吧)。
對於小川桑的想法,有認同的也有不少意見不一致之處,但仍覺得能這樣誠實且持久地寫出來,就是最感到佩服的地方。
一邊研究今年的瀨戶內藝術祭,一邊把我最喜歡的插畫家 FANYU 舊作《手繪香川日和》翻出來看。這本書紀錄了他在 2015-2016 年間在四國周邊打工度假時遇見的人事物。除了書名上的香川高松市區外,也有一些小島散步的篇幅。重讀這本書時,最喜歡的部分是最後幾頁印著他記下這些筆記底稿用的日記本書影。日記是用(自動?)鉛筆完成的,而書的內容則是重新以代針筆和水彩重新繪製的華麗版本。不知為何就是更加喜愛樸素、能看見塗黑時每一劃石墨筆觸的原始版。
之前 FANYU 還有另一本叫做《MY BERLIN DIARY》的自印小誌,也是用自動鉛筆日記直接做為原稿,再以孔版印刷製成的,那本也讓我好喜歡(甚至是系列作中的最愛!)
讀完書,想再次回味他曾經讓我好感動的那幾則貼文,久違地登入 FACEBOOK,卻發現他將專頁悄悄地收起來了。有點遺憾但也能理解,更是佩服他放手的決心。正好近來社群上動輒貼滿〇〇風格 AI 繪圖,起初覺得有趣很快就變得害怕,包含但不限於插畫這項專業未來將如何被看待之事。
網路上找到近十年前 FANYU 僅有的少數訪談,其中一篇在講手帳的文章,採訪者寫到:「經過一路摸索嘗試,Fanyu 終於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和記錄模式。她慣以代針筆和水彩書寫作畫,受到阿貓畫室『繪畫源於生活』理念的影響,規定自己不能用紙膠帶或貼紙作無謂裝飾,素材只能是日常收集得來,也不剪貼輕薄浮泛的數位影像,代以筆觸的細緻點染,再現記憶裡味蕾上跳動的美味,和遺留在指掌間的觸感溫度。」
不知道這是受訪時的原話或是經過採訪者的解讀和延伸,總之看完覺得臉上熱熱的,似乎有某種無謂的虛榮心被拆穿,同時又有一種,好長一段時間裡讓我感到困惑的地方被點出來了。如果我只是想好好記住生命中的某些瞬間,裝不裝飾也就無所謂了吧。
就在非常想用鉛筆寫字的今天,恰巧在去買菜時,路旁的木椅上坐著兩個在櫻花樹下寫信的人,覺得真是個美好的兆頭。隨後去逛了無印良品,發現筆記本區有不少更新,光是紙質就分成再生紙、植木林紙和上質紙(應該是本來就有只是區分得更清楚),更在商品標牌上寫著分別適合使用鉛筆、自動鉛筆/鋼珠筆、鋼筆。雖然因為家裡還有很多沒寫的本子所以一本都沒買,不過在寫到這行的時候突然好想立刻入手一本再生紙筆記本,好好感受一下粗纖維帶來的阻力!光是看看就心滿意足,真是適合寫日記的好日子。
最後還是要致敬一下 FANYU 與他的繪日記,我想要常常記起這種好想寫字!好想畫畫!的心情,也想要盡可能把每天都過成能夠自然而然地產生這種心情的樣子。